神楽坂雪紀的投研笔记

呐、现在可以和你见面吗?我、等着你哟......

0%

气象周期

厄尔尼诺:全球气温升高,厄尔尼诺的常见区域影响包括:

  • 非洲:南部非洲和萨赫勒部分地区天气较干燥;东非赤道地区在短暂的雨季(10月至12月)雨量增多;
  • 亚太、中亚:南亚和东南亚的降雨量减少;太平洋中东部岛屿和中亚兴都库什山脉的雨量增多;
  • 拉丁美洲:巴西北部天气较干燥;中美洲、秘鲁北部、厄瓜多尔以及南美洲北部和东南部地区有强降雨。
阅读全文 »

税委会对CA的菜粕和菜油加征100%关税,但不涉及油菜籽,但市场舆情有观点指出去年9月对油菜籽的反倾销是独立案件,与本轮加关税没有关系,因此不排除后续对菜籽的反倾销调查有新的动态进而对盘面产生影响。

数据方面:

  • 24年中国从CA进口菜籽500-580万吨(全国总压榨量2000万吨左右),占比很高。
  • 24年从CA进口菜粕大约200万吨的量级,占菜粕消费量比重也很高。
阅读全文 »

交易圈有这么一句话:要信就早信,要么就彻底别信,千万别晚信。交易圈子还有一句话:所有人都知道的逻辑,是一个没有意义的逻辑。

纯碱年初的行情很好地演绎了这句话。当市场零星开始讨论装置检修,要么相信检修能切实带来周度上阶段性的供需平衡,然后多单带止损做进去;要么就管住手别做多。

如果等到检修的消息从小作文变成了事实,再多单做进去,就容易被埋掉。

阅读全文 »

中粮研究中心公众号上有挺多深度思考的文章,我尤其喜欢这一类在具体品种之上去尝试构建方法论的文章,认真学习之并在此做学习笔记。

按照原公众号对内容引用及转述的要求在此注明:这篇文章的所有引用全部出处为中粮期货有限公司公众号,作者是中粮研究院化工资深研究员任伟。

本文汇集了原作者任伟先生对投研逻辑的思考,原文标题为:《逻辑的逻辑》、《用技术面反向推导基本面》。

阅读全文 »

中粮研究中心公众号上有挺多深度思考的文章,我尤其喜欢这一类在具体品种之上去尝试构建方法论的文章,认真学习之并在此做学习笔记。

按照原公众号对内容引用及转述的要求在此注明:这篇文章的所有引用全部出处为中粮期货有限公司公众号,作者是中粮研究院化工资深研究员任伟。

本文汇集了原作者任伟先生对研究员与交易员在思维和行为上的差异,原文《研究与交易的距离》分为五篇,这里汇总在一起,原文观点对于交易员的自我纠偏很有帮助。

阅读全文 »

中粮研究中心公众号上有挺多深度思考的文章,我尤其喜欢这一类在具体品种之上去尝试构建方法论的文章,认真学习之并在此做学习笔记。

按照原公众号对内容引用及转述的要求在此注明:这篇文章的所有引用全部出处为中粮期货有限公司公众号,作者是中粮研究院化工资深研究员任伟。

本文汇集了原作者任伟先生对交易员典型思维误区的一些思考。

阅读全文 »

中粮研究中心公众号上有挺多深度思考的文章,我尤其喜欢这一类在具体品种之上去尝试构建方法论的文章,认真学习之并在此做学习笔记。

按照原公众号对内容引用及转述的要求在此注明:这篇文章的所有引用全部出处为中粮期货有限公司公众号,作者是中粮研究院化工资深研究员任伟。

阅读全文 »

中粮研究中心公众号上有挺多深度思考的文章,我尤其喜欢这一类在具体品种之上去尝试构建方法论的文章,认真学习之并在此做学习笔记。

按照原公众号对内容引用及转述的要求在此注明:这篇文章的所有引用全部出处为中粮期货有限公司公众号,作者是中粮研究院化工资深研究员任伟。

本文汇集了原作者任伟先生对交易员典型错误方法的一些思考。

阅读全文 »

中粮研究中心公众号上有挺多深度思考的文章,我尤其喜欢这一类在具体品种之上去尝试构建方法论的文章,认真学习之并在此做学习笔记。

按照原公众号对内容引用及转述的要求在此注明:这篇文章的所有引用全部出处为中粮期货有限公司公众号,作者是中粮研究院化工资深研究员任伟。

本文是原作者任伟先生对熊市品种抄底行为的思考,包括《典型的错误思维:底在哪里?》《抄底是错误的策略》《抄底合理性的讨论》《熊市周期品种大涨后面临的三个问题》等文章。

阅读全文 »

中粮研究中心公众号上有挺多深度思考的文章,我尤其喜欢这一类在具体品种之上去尝试构建方法论的文章,认真学习之并在此做学习笔记。

按照原公众号对内容引用及转述的要求在此注明:这篇文章的所有引用全部出处为中粮期货有限公司公众号,作者是中粮研究院化工资深研究员任伟。

本文汇集了原作者任伟先生对市场一致性预期的思考。

阅读全文 »

中粮研究中心公众号上有挺多深度思考的文章,我尤其喜欢这一类在具体品种之上去尝试构建方法论的文章,认真学习之并在此做学习笔记。

按照原公众号对内容引用及转述的要求在此注明:这篇文章的所有引用全部出处为中粮期货有限公司公众号,作者是中粮研究院化工资深研究员任伟。

本文汇集了原作者任伟先生对供需逻辑与盘面逻辑的思考,原文标题为:《跟踪与预测》(1-2)、《顺应市场风向》、《基本面与技术面有多近》、《基本面+程序化趋势策略》。

阅读全文 »

中粮研究中心公众号上有挺多深度思考的文章,我尤其喜欢这一类在具体品种之上去尝试构建方法论的文章,认真学习之并在此做学习笔记。

按照原公众号对内容引用及转述的要求在此注明:这篇文章的所有引用全部出处为中粮期货有限公司公众号,作者是中粮研究院化工资深研究员任伟。

本文汇集了原作者任伟先生对复盘的思考,原文标题为:《复盘的思考》(1 ~ 3)、《归因的误区》。

阅读全文 »

中粮研究中心公众号上有挺多深度思考的文章,我尤其喜欢这一类在具体品种之上去尝试构建方法论的文章,认真学习之并在此做学习笔记。

按照原公众号对内容引用及转述的要求在此注明:这篇文章的所有引用全部出处为中粮期货有限公司公众号,作者是中粮研究院化工资深研究员任伟。

本文汇集了原作者任伟先生对投研范式多变的思考,原文标题为:《胜率降低的应对(1-4)》、《研究体系失效怎么办》、《如何交易突发因素》。

阅读全文 »

微信读书app中关于直接介绍黄金投资的书籍不多,找到了一本翻了一下。

全书根据章节的划分给内容分为七部分,但我认为应该分为三部分:

  1. 贵金属基础知识
  2. 消息面的要素:地缘事件、关键数据等对贵金属价格的驱动
  3. 技术面的要素:K线以及基于量价的衍生指标介绍、轻仓顺势止损的做单原则介绍、投资心理学介绍等老生常谈的内容
阅读全文 »

豆粕的复盘可能要回溯到去年一季度。24年1月份,在平衡表大宽松的交易下,豆粕价格从23年11月份的相对高点下跌到3000附近形成一个价格平台。按当时市场一致性评估的CBOT大豆底部大约在1150,对应到豆粕3000是一个相对低估且合理的抄底价格。

资金一边抄底一边开始打入天气升水,叙事依然从天气展开,最后在五一假期期间巴西南里奥格兰德州如期遭遇洪涝并造成150-300万吨减产(记忆中的数字,也可能早期评估是500万吨,后来逐步下调到150万吨?),南里奥格兰德州减产的事实在五一回来第一天吸引来投机资金涌入,随后在第一天最高价形成后博弈减产的具体量级,价格表现高位震荡,并未屡创新高。

阅读全文 »

国际贸易中的质量单位

  • 公吨(ton, metrie ton, t) = 2204.62262 磅 = 1000 kg
  • 短吨(美制吨, short ton) = 2000 磅 = 907.18474 kg
  • 长吨(英制吨, long ton) = 2240 磅 = 1016.04691 kg
  • 磅(pound, lb) = 453.59237 g = 0.45359237 kg
  • 常衡盎司(ounce, oz) = 28.349523125 g = 1/16 磅 = 0.0625 磅
  • 金衡盎司(ounce, oz) = 31.1034768 g
阅读全文 »

棕榈油

春节回来开盘后,棕榈油就开启供需偏紧逻辑的交易,日线上完全没有回调,逢突破买入是最好的策略。

2月10日周一中午收盘后,MPOB月报落地,1月棕榈油产量环比下降16.8%至124万吨;出口环比减少12.94%至117万吨,库存减少7.55至158万吨(市场预期165万吨),库存低于预期,数据利多,产地偏紧的供需格局再遭强化,多头情绪得到延续。

阅读全文 »

过去我一直在试图弄明白关于“假设、叙事、预期、路径、因子”这些概念中,哪个才是trading所围绕的核心,春节期间在家好好地梳理了一下这五个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和逻辑传导,但依然还是纠结叙事与假设哪个才是交易的出发点。

近期关注的公众号 交易员LQ 写了一篇文章《Trading is about narrative》来论述叙事是复杂市场环境中最重要的东西。“市场的本质是传销”——交易员LQ用这样一句简短的话直指本质地概括了换手是投机的根本目的。这篇文章解答了我前面那个疑惑,使我豁然开朗。下面来好好学习一下这篇文章。

阅读全文 »

止损是个好习惯,但是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市场已经全面进入了高阶的非线性博弈,各种预期抢跑和预期的证伪反反复复,由此带来了很多奇葩的行情,市场参与者往往会感觉自己的止损反复被打掉然后行情又走了回去,操作难度不断增加,需要扩充策略池。

风险敞口闭合原则

期货作为短久期带杠杆的资产工具,并不能像长久期无杠杆工具那样买入后可以适当抗亏和低吸,多少带点杠杆的前提下移仓换月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此期货中的任何头寸调整都要确保风险敞口的闭合,挂止损单本身就是风险敞口闭合的一种形式,除了合约头寸带止损这种方式外,还可以和期权做组合来管理风险敞口。

阅读全文 »

在微信读书app中搜索这本书,打算再看看技术形态分析,打开才发现app记录了我以前读完过这本书。那就再快速地看一遍。

这本书很难点评它的优点,如果作为术之入门,会有较大的误导性;如果作为进阶的材料,又起不到点拨启发的作用。因为在网络上看到有人强烈推荐技术分析一定要看这本书,所以才去看的,我都忘了自己第一遍是在什么时候以怎样的契机去看的,这看第二遍同样没有什么启发,但为了防止自己再看第三遍,写点读书感想。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