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写公众号文章了,虽然自己有每天把对市场的观察和自己的思考整理成文记录下来,但我认为既然要发到公众平台,那还是应该尽可能发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和思考,或者至少尽量不要给市场增加没有意义的噪声。
我略有成见的观点是,在市场结构或叙事的关键转折点,能够把隐含的重大变量和潜在路径发出来,这样才有助于提高信息密度。
但今天我还是任性一下,想写一些有的没的。
今年的大豆链做起来真挺累的,地缘的高维介入使得原先基于产业结构的交易变得不再纯粹,这里就不去回顾了,今年豆粕的逻辑转换非常快,抢跑也非常快。
我的深刻体悟是,如果不能深刻洞察核心玩家群体的开平想法、如果不能比别人多思考一步,那就会很被动。
市场的博弈性、定价效率和提前抢跑的现象越发明显,很多时候产业人士都在相互自嘲:“一通供需分析写得也累、看得也累,还不如干脆直接看图施工得了”。
以上都是题外话。
2950附近榨利跌干净了就有多头在发声,但空头说“矫枉必然过正”那也没错;而在吉隆坡的会谈出结果之前,空头跑路避险减仓上行也没错;而等到和谈叙事真的眼看要成真了,连粕回归买船成本定价,“开预期平现实”的逻辑也没错。
对市场计价程度的评估是一个很主观的事情,或者用一句俗话来说,两个互斥的逻辑都没有被证伪的时候,有钱的一方决定短期方向。
但好在世界线快要收束了,现在可以肯定的是,连粕向下与美豆劈叉的状况基本结束了,后续再产生劈叉也是连粕向上交易采购缺失,或者和谈在大豆上有实质性进展时连粕回归成本定价。
路径来说:
- 后天如果在韩国的会谈乐观,那连粕回归成本定价,这条路径就很简单了,全球平衡表目前宽松依旧,榨利构成连粕上方的顶,推动连粕继续上行需要依赖南美的天气叙事,后续就是跟踪南美水汽输送通道和拉尼娜的前瞻性指标。我现在的主观判断是弱拉尼娜+中等SACZ的组合 
- 如果对大豆的采购偏悲观,看订单量、时间、关税率,那就更简单了,连粕和外盘大豆会重新劈叉,南北美库存置换,南北两边的到港成本要重新拉出很高的溢价来实现再平衡,直白来说就是把北美的新作拉到南美榨油,南美的旧作卖给中国,这种情形下,03的缺口最终会有多大,现阶段谁都是在拍脑门 
在第一种情形下,01就完全没有交易价值了,但在第二种情形下,01会去计价03的逻辑,就不能再去看现实了,08/09上面已经预演过一次,市场不会等你去花时间观察和计算,叙事会驱动多头先基于缺口逻辑把价格买上去,再观察买船和榨利。
先买入再研究,这是市场定价效率高的一种体现,在第二种情形缺口叙事的情形下,如果还有人讲什么缺口不会很大、上方空间有限的都是不实际参与市场投票的场外解说员。
按照现在的市场主流舆情来看,恢复大豆采购概率更高,但赔率更低;回到缺口逻辑概率更低但上方赔率空间更大。要不要提前押注和往哪个方向押注是一个很主观很个性的问题。
再写点题外话,早上看到晓策佬的赵总写文说苯乙烯在渡劫,打开来看了一眼,确实在渡劫,我没有研究过,但大概盲猜一下是成本坍塌+新建装置,想起很早之前在某个群里有一位刚入行的群友,专注在苯乙烯上用马丁策略搞得很起劲,这还不是4月穿仓橡胶的那位网红,是之后的事情。
群里的老法师们也劝过,要么早点改变策略,要么给策略打个补丁设置个止损线,但人家可不听,利润来源恰恰是补仓摊平的成本,你竟然让他止损,你妨碍他赚钱了。
不知道现在这位群友情况如何,在短久期带杠杆的标的上,错误地赚到第一桶金是最可怕的,尤其是资金曲线还在传达“稳定盈利、浮亏不是亏”的时候。
我不喜欢把文章写长,我始终觉得最好三分钟内就应该把逻辑讲清楚,超过了五分钟的文章都要看看自己读的到底是不是综述文献,但今天还是没控制住节奏,写了一堆废话,还望读者朋友们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