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1:理性对待一致性预期
一致性预期是个极坏的东西,市场一旦形成了一致性预期,就意味着预期被充分交易,被过度计价,此时些微的预期偏差就可能造成多杀多式的价格踩踏。
尽管一致性预期不是个好东西,但不意味着要提前反着预期去参与,应该珍惜每一次预期的一致性推升出来的泡沫,寻找高流动性的工具参与进去,并在泡沫被识破之前比别人先跑出来,然后再调转枪口参与到泡沫破裂的狂欢中。
08/15:评估方法的优势
市场的不可能三角,即:胜率、赔率、频率,是市场的内在特性,最优秀的交易者最多也只能够做到兼顾二者。追逐胜率的人只参与很高的确定性机会,追逐赔率的人寻找非对称交易机会押注,追逐频率的人构建薄利多销的策略。
抛开薄利多销的程序化策略不谈,手动交易者要在市场中长期生存,要么取得胜率优势,要么取得盈亏比优势。通过分析每一笔单子回溯事实的统计意义上的胜率和盈亏比。糟糕的方法既没有胜率优势也没有盈亏比优势,这样的交易者是一定会被市场消灭的。
胜率优势往往背后伴随的是事件驱动,除此之外对于技术分析的入场而言,应该对盈亏比十分重视。
技术分析从入场方式来说无非两种:突破入场、回调入场。突破入场的止损往往放在突破前回调的极值点,用来证伪入场的时机;回调入场的止损往往放在前一个回调的极值点,用来证伪入场的方向。
很多时候对于突破入场的交易者来说,入场的逻辑是确定的,价格的突破表明方向的确定,止损也是确定的,但止盈并不确定,止盈十分考验交易能力,很多突破入场的交易者往往拿不住盈利,从图形后视镜看,似乎盈亏比颇高,但从交易单子去统计,盈亏比却总是很糟糕,其原因就是止盈有难度。
对于回调入场的交易者来说,入场的逻辑是不确定的,因为方向是不确定的,止损是确定的,止盈也是确定的,价格只要不触及止损,从另一个方向形成突破,就可以进入止盈的流程,如果突破后价格继续高歌猛进,剩下的都属于这笔单子的意外惊喜。
无论是对于突破入场还是回调入场,都绝非是“看到一个结构符合就去试一把”的,譬如对于突破入场而言,尽管止损和方向确定,但止盈并不确定,如果每一个突破都去摸一把,那一定会败给极其难看的盈亏比。
而对于回调入场,尽管止损和止盈都是确定的,但因为方向并不确定,开仓进去一定是抱着赌一把试试的心态,但如果每一次回调都去试试,如果没有建立其他过滤规则,最后一定会败给难看的胜率。
技术分析维度的突破入场和回调入场,仅仅是操作流程,在操作之上的、凌驾于技术的东西至关重要,之于突破而言是借由突发事件或隐性事件产生的价格动能,具体表现为突然增仓、放量拉出一根大实体线,通过可预期的动能来改善盈亏比;之于回调而言是对方向的把握,可以是基本面分析也可以是事件因素或交叉市场的情绪感知,通过可预期的方向来改善胜率。
总结:
- 突破入场方向确定、止损确定、止盈不确定,综合盈亏比不行,需要依靠显性或隐性事件产生价格动能,通过可预期的价格动能改善盈亏比
- 回调入场止盈确定、止损确定、方向不确定,综合的胜率会很难看,需要依靠场内外因素诸如基本面、事件、交叉市场情绪共振等可预期的方向来改善胜率
08/19:事实与数据、情绪与梦想
阅读《对冲基金风云录1》,才知道关于“事实与数据、情绪与梦想”这四维的原话是巴尔尼·温克曼在《华尔街10年》里说的,我之前一直以为是葛卫东说的。原话说的是:
在投机力量的撞击中,情绪所扮演的角色已经偏离了商业和行业的常轨。如果不重视这一点,就无法充分地解释股价脱离其商业环境的现象。
在华尔街,“中庸”这个词并不存在,因为投机机制注定一切行为都会过度。就算是在幻想的高潮和失望的深渊过后,人们恢复性的反应都会过激,比正常的商业趋势波动更大。
人们若是只想把股票变动与商业统计挂钩,而忽略股票运行中的强大想象因素,或是看不到股票涨跌的技术基础,一定会遭遇灾难,因为他们的判断仍是基于事实和数据这两个基本维度,而他们参与的这场游戏却是在情绪的第三维和梦想的第四维上展开的。
投机机制带来价格的过度反应,用老话来说,就是价格的矫枉必然过正,不过正不算矫枉。
08/24:处事智慧
最近几年网络上流行一句话:“不要轻易介入别人的因果”,只要沾上了别人的因果,就会背负别人的因果。在交易市场里,公开喊点位、看方向等等都是在介入别人的因果,越是大咖因果沾染得越多。
在处事中也是如此,给别人提建议、甚至替别人做决策,都是因果风险十分高的行为。除非你有十足的把握对方会愿意与你共担风险,或者你有心理准备独自抗下他人的一切,否则都不该轻易提出建议,更不能替别人做决策。
我到现在才明白如此重要的哲理,属实愚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