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一本书,浏览一下目录,大致就能清楚书的侧重点和主要内容。这本书的目录给人的感觉非常杂乱,并不像史瓦格《金融怪杰》系列那么直观,事实上看完这本书后,得出的结论也确实如此。
总的来讲,虽然作者本人很牛逼,但这本书的受众或者说写作本书的目的并非是投资教育,而更像是一本类似作者见闻录的整理。书中开头也提到,为了避嫌、冒犯他人、伤及颜面等理由而码掉了书中的很多人名,同时也适当地替换掉了很多时间和地点,于是书中描绘的人物就几乎成了多个人的复合体。
因为是抱着对类似《金融怪杰》系列的期待翻开的书,但内容并非如此,所以我个人的评价是:这是一本面向非专业的投资者/投机者、博学者的用以了解对冲基金的一些行业细节的见闻集。
整本书看下来,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句:
在投机力量的撞击中,情绪所扮演的角色已经偏离了商业和行业的常轨。如果不重视这一点,就无法充分地解释股价脱离其商业环境的现象。
在华尔街,“中庸”这个词并不存在,因为投机机制注定一切行为都会过度。就算是在幻想的高潮和失望的深渊过后,人们恢复性的反应都会过激,比正常的商业趋势波动更大。
人们若是只想把股票变动与商业统计挂钩,而忽略股票运行中的强大想象因素,或是看不到股票涨跌的技术基础,一定会遭遇灾难,因为他们的判断仍是基于事实和数据这两个基本维度,而他们参与的这场游戏却是在情绪的第三维和梦想的第四维上展开的。
在葛卫东的个人语录里看到过这句话,所以我一直以为是葛老大思考的结果,但这段话实际是巴尔尼·温克曼在《华尔街10年》里提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