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楽坂雪紀的投研笔记

呐、现在可以和你见面吗?我、等着你哟......

0%

【投研笔记】宏观投资分析框架(1)

在市场参与了这么久,对宏观分析的理解还是停留在看数据的表面,宏观的东西太抽象,不像产业那么直观,但是现如今不管做什么标的都绕不开宏观,7月的反内卷打爆了一大帮基本面大佬,乱拳打死老师傅的感觉。

在公众号学习了Jevons的宏观笔记的一篇文章:如何建立自己的宏观投资框架体系,感觉有了一些理解,先整理之。

构建宏观投资框架的基本思路

宏观分析框架是指用于系统性理解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及其对各行业和资产配置影响的理论和方法体系,需注重时间窗口与前瞻性。

宏观分析通常关注短期(季度维度)和中期(年度维度)的经济变化,通过领先指标、同步指标、滞后指标、周期性因素分析、结构性因素分析来研判未来的经济趋势。

宏观分析框架应具备可验证性,通过未来经济数据和资产价格走势检验假设,以确保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其核心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宏观经济指标

领先指标:在经济周期到达峰值或谷值之前,就先行出现转折的指标。通过分析领先指标的变化,可以预判未来经济的走势,提前进行预警和制定应对措施。

  • 例如:新屋开工率、消费者信心指数、股票价格指数、货币供应量、PMI指数、利率水平、央行政策、市场预期等

同步指标:与总体经济周期变化同步,在经济周期到达峰值或谷值时,同步出现变化的指标。反映当前经济的运行状况和实时状态,可以用来判断经济所处的阶段

  • 例如:GDP、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就业率等

滞后指标:在经济周期到达峰值或谷值之后,滞后一段时间才出现转折的指标。主要用于验证对宏观经济发展状况的判断是否准确,以及确认经济周期的变化已经发生。

  • 例如:CPI、PPI、企业利润、银行贷款、失业率、通货膨胀率、财政收入等

经济周期理论

包括人口周期、朱格拉周期、库兹涅茨周期和库存周期等,这些理论帮助分析经济运行的阶段性特征,从而预测未来经济走势。

供给与需求分析

总需求由消费、投资和出口组成,总供给则包括国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GDP及进口。供给和需求的平衡是宏观经济分析的核心。

政策工具与制度分析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政策通过政府支出和税收调节经济,货币政策则通过利率和货币供应量影响经济。

从经济增长、经济结构和货币三个维度出发,构建宏观经济分析框架,以细化对经济运行的判断。根据关注的重点(如经济增长周期、政策主张、生产与分配等)来确定框架的侧重点,以“银行体系-金融市场-实体经济”为核心,结合财政体系,形成基本分析框架。

国际经济关系与地缘政治

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投资等国际经济活动对宏观经济有重要影响,是宏观分析的重要维度。比如川普上来以后的关税扰动。

最后落地的就是大类资产配置。宏观经济分析不仅关注经济本身,还关注其对资产价格的影响,将经济划分为实体层面和金融层面,通过识别不同阶段的投资机会,指导资产配置。实体层面包括生产活动和非金融流通活动,金融层面主要涉及资产定价与资源分配。

例如最近一期美银报告里提到关于特朗普政策组合分析:减税(共和党风格)+ 扩大支出(民主党风格),试图通过刺激GDP降低赤字至3%。能源政策上特朗普通过“利雅得协议”稳定油价,对通胀产生影响等等。

宏观经济分析框架的五维基础模型

海内外央行与货币政策维度

一是从数量上分析。主要通过央行资产负债表来了解央行的资产与负债结构分析其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

二是通过价格上观察。从全球央行政策利率变化看,5月全球央行进行了15次降息,新兴市场央行驱动了货币宽松。美联储未来降息路径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昨天表示,欧洲央行在本次降息后,已接近货币政策周期尾声;瑞士央行可能重启负利率政策;日本央行官员可能会在本月晚些时候的一次政策会议上讨论放缓购债速度。

资金供求分析综合判断维度

定量指标。如货币供应量增速差:M2增速 - GDP增速 - CPI增速,若差值扩大,表明货币政策宽松。

通过分析央行各类货币政策工具,如数量型工具:存款准备金率、MLF/SLF、再贷款再贴现、国债买卖操作、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来把握货币市场的松紧程度(MLF退出政策利率属性后定位于为金融机构投放中长期流动性,并通过加量买断式逆回购操作补充中长期资金缺口);价格型工具:DR007(银行间质押回购利率)是观测短期流动性松紧的核心指标,反映银行间资金供求。

以及去年央行新推出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SFISF)是人民银行第一次创设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资本市场,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使用自身拥有的债券、股票ETF、沪深300成分股作为抵押,从中央银行换入国债、央行票据等高流动性资产。

此外央行也在不断优化公告信息,加强货币政策工具预期管理,强化逆周期调节效能。例如今年将每日操作结果公告中增加“投标量”、“中标量”信息,传递充分满足一级交易商需求的信号,并在操作信息表中将“操作利率”移至“投标量”前,进一步突出政策利率地位,给市场传递更加清晰的利率调控目标信号;最近还将货币政策工具栏目里单列“中央银行各项工具操作情况”,汇总展示5月各类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明细,进一步提升政策透明度和市场沟通效率。

信贷规模/GDP增速:反映中长期信贷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增速差扩大暗示结构性宽松。

社融与M2:通过分析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供应量,了解经济中的资金供给与需求情况(社会融资规模存量是指一定时期末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余额)。

定性指标。如《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措辞:“稳健偏松”、“适度宽松”等表述表面政策意图,需结合政策工具操作方向综合判断。

政策利率货币市场利率债券收益率曲线信贷定价实体融资成本

政策目标优先级:经济增长压力大时,宽松工具使用频率增加;通胀或金融风险上升时,工具可能收紧。

经济增长分析维度

建立宏观经济指标统一框架:梳理主要宏观议题,构建完整的指标体系,打破知识点之间的孤立关系。

例如GDP体系:运用支出法和生产法,从消费、投资、净出口等角度拆解分析经济增长的来源和产业结构变化。

就业数据与PMI采购经理人指数分析:PMI(采购经理人指数)是通过对企业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结果统计汇总而成的综合性经济监测指标,涵盖企业采购、生产、流通等环节,是国际上通行的宏观经济“晴雨表”。

财政体系分析财政收支

关注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了解财政收入结构、支出方向及赤字情况。

微观领域调研

房地产投资体系:分析房地产投资的分类、库存、销售、资金来源、对GDP和就业的影响等。

制造业投资体系:关注库存周期、需求与生产的传导链条,产业机构发展变化情况。

多周期共振分析与大类资产配置

社融周期:分为信用收缩、政府逆周期融资上行、顺周期信用扩张三个阶段,反映金融层面的信用变化。

库存周期:约2-3年一个周期,通过观察库存与销售的变化,判断实体经济的短期波动。

朱格拉周期(产能周期):约8-10年一个周期,通过产能利用率或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分析。

库兹涅茨周期(代际周期):约20-25年一个周期,主要与人口抚养比相关,对房地产等领域有一定影响。

债务周期:Dalio认为只要关注信贷和债务在经济体内如何扩张和收缩,就能看清经济什么时候会“心脏病发作”——即债务过多、利率上升、货币贬值的危机时刻。

综上,宏观不是拍脑袋,建立宏观经济分析框架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不断学习、积累和实践,逐步完善自己的分析体系。

宏观分析是发现矛盾、理解金融周期以及流动性密码的关键。宏大叙事只能锦上添花,多走出去与企业交流,感受微观的体感,才能加深对“央行/财政-银行-金融市场-实体”这一经济循环体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