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众号看到一篇非常有感触的文章,作者是熊鹏,发表在公众号全球宏观投机
上。
以下为原文。
金融市场,除了人性,什么都没有
我开始理解J.L.在50岁上下总结市场:华尔街上人性亘古不变,如同山岳一样古老。这是对市场各种交易方法和研究方法全部都经历尝试过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这里,不再有基本面分析,技术分析,群体心理分析,高频订单流分析等差别,他们都在,但是他们又都不在;
基本面分析者总觉得可以找到经济或者市场的真实供需,他们密切关注每一个钢厂,玻璃厂的排产,贸易商的各种举动,到港的铁矿石数量,非洲某个国家对铝土矿最新的限制政策,政治局会议每一次报告提法的不同。我不是否定这些工作,然而这种方法论始终无法解决几个核心问题。
第一、金融市场在乎真实吗?在我看来,金融市场既不关心人类命运,也不关心政权合法性,也根本不在乎原油或者铜的供需平衡表,70年代克格勃经常冲击原油市场,比如阻挠某些油轮离开港口,同时在伦敦和纽约做多原油期货,索罗斯也曾深受其害;实际上,严肃的基本面分析者经常很困惑:巴西的一座尾矿事故根本不影响铁矿石的发货和到港量啊,更不用说印度低品位铁矿的替代效应了。然而,市场并不在意这些严肃的分析。
第二、我们真可以穷尽信息吗?比如前一个月对于中国苹果主产区的霜冻情况,各路神仙纷纷出动,到果园去看坐果的情况,似乎可以真的了解到苹果今年最终产量,然而,金融市场在短暂的兴奋后很快归于平静。我现在发现所谓真实是一个无底洞,你越往下挖,就会发现越多未知的内容。
技术,或者图形分析者,我这里不讨论技术指标分析者,他们是误入歧途的人,我们只讨论本间宗久,利弗莫尔,威克夫等人意义上的技术分析者。金融市场是一个巨大的投票系统,这个投票的结果就是价格和成交量,其他都是衍生出来的变量。所以应该抓住这两个最重要的变量,研究他们揭示的市场真相。所谓的市场真相就是买卖双方的力量对比,所以本间大师经常引用孙子兵法来描绘他的交易经验。但是技术交易者经常的困惑是:
第一、图形真的有效吗?我们经常遇到自己和市场判断与图形不一致的时候,到底是相信自己还是相信图形,这是一个很折磨人的事情;
第二、图形该怎么看?用什么所谓的时间框架?看不看日内?日内看5分钟还是15分钟?到底该把哪儿作为行情的起点,现在是J.L讲的市场运动的哪个阶段?点阵图该如何取反转的参数?这些事情,看起来似乎是由数据决定的,其实还是取决于动态变化。
佛学讲不二,就是破除差别心,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市场的种种变幻,种种言说,都只是湖面倒影的山,树,浪,波。但是那滩水还是那水,它可以映射万物,没有评价,没有褒贬,因为它有更深层的运行规律。这种运行规律,老子称之为道,佛陀谓之本来面目,而对于我们理解市场而言,意味着理解到市场总有更深的力量在主导变化;
但是这种更深的变化恰恰是变动不居的。这就是人性,以及人性集合后形成的市场。这是一种蛮荒之力,可以瞬间10个涨停板,也可以10个跌停板,这种暴力,恰恰是来自于人性的无明,谣言,谎言才是真正驱动市场的力量。与这种暴力抗争的,自以为理性的,往往都死得非常惨。这种暴力崇拜,这两年在诸如氧化铝,集运欧线等国内品种表现得淋漓尽致;
更应该认识到,这种无明与暴力,是不可改变的,一代代的人性都是如此,即便是文明程度很高的社会,在金融市场的不成熟,依然如此,从这个意义上,没有发达市场与新兴市场的区别,尤其是川普时代,这个随意扰动市场,毫无规则意识的人,这反过来证明了文明和市场的脆弱;
最后用索老的一句话来结束这个日记。这句话并不是索老的原文,他的原文是:市场的历史并非由基本价值的客观演变构成,而是由参与者的主观认知、偏见和由此产生的“假象”所驱动的一系列过程。有人把它总结成:世界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