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者沉浮在市场里,最好每天都要有进步。
我能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现在去回看过去写的文章,无论是感悟的文章,还是框架的文章,我感觉都写得挺幼稚的。
之前在纠结交易的术,具体是在纠结到底我选择回调开仓呢还是选择突破开仓呢?交易对一致性的要求是很高的,“无招胜有招”实际上指的是思路而非操作。只要是操作那就是术,那就得保持一致性。
最近想通了一些事情,决定把开仓的思路归一。“知行合一”是投资者终生的修行,包括了知和行。
认知的归一
我们需要对市场动态保持时刻的关注和跟踪,评估每一个事件的影响,以及快速评估出未来可能的潜在的发展路径,进而由此评估出价格的运行方式。
对于一个大家都突然接收到的突发事件,比拼的是对事件的理解深度
。以前在公众号看到这句话,深有感触。原文作者阿凡提77
,在此引用。
对一件事情如何迅速做到理解到位、认知到位,鄙人的经验是尝试对这个问题自己亲自写一篇文章。
在写文章过程中,会涉及到全面、系统、深入的反复思考推演,以及收集相关的数据证据,从而推演出结论。
在这个过程中,你对这个问题,自然就会得到强化的学习和深入的理解,自然就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理解的深度。
刚刚在知识星球梳理了一位期权交易者作为买方在一个月内搞出8倍业绩的操作思路逆向,对上面引用的这段话又加深了理解。确实,自己认真地写一遍,才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理解的深度。
写到这里又想到了橡胶上的感触,不妨多点笔墨。
我一直在持续跟踪橡胶上下游产业,超长的产能周期面临切换使我对橡胶的前景十分看好,也加了不少橡胶的交流群,有产业的也有投机的。
4月那次事件后听闻有大户扛单穿仓,之后更是听闻有产业大佬资金链断裂,看到橡胶交流群里抄底声此起彼伏,深有感慨。
那时候有产业大佬对RU执着地看在17000以上,认为任何跌破17000都只是昙花一现(大佬微博还在,是真产业大佬);也有产业巨头坚定的认为16300牢不可破。
落雪尘埃以前交流的时候说要跟做产业的保持适当的距离,实际上有一定的道理,如果他们总是对的,他们应该赚走所有钱;如果他们经常错,那对产业大佬有滤镜并且没能够祛魅的散户容易坚定地扛单,然后一次性死透。这是执着于产业大佬观点而爆仓的散户。
实际上产业的人对供需也是懵逼的,东南亚的官方统计数据压根就没人信。因为没有人或机构有能力统计到靠谱的数据。
另一方面,爆仓的还有看图施工的散户。很多品种保持窄幅区间震荡很久了,甚至于文华商品指数都在窄幅震荡,这种市场环境下很多人来回高抛低吸做习惯了,陷入麻木,遇到这次这样的黑天鹅,如果没有止损习惯,可能就一把还回去了。
这个市场不怕你赚钱,就怕你不玩,总会在大家麻痹大意的时候拉爆很多个账户。
开仓看动力、平仓看阻力
,以前从中粮那边学到的原则之一,现在来看确实帮助我规避了好多因低估值抄底带来的潜在资金磨损。
回看橡胶4月份的走法,还是充满了后怕。还好自己没基于估值去做多,还好自己遵循了投机安全操作规程改掉了扛单的习惯。
写着写着就写歪了,回到正题,认知的归一。
上面说到,黑天鹅面前,窄幅区间习惯做震荡的大出血;逆大势死扛的出大血。矛盾不大的品种是没有参与意义的,主因是磨损成本太高而预期收益太少,难以覆盖掉磨损成本。所以参与的品种应该仅限于大的矛盾 + 大的盈亏比
。
分析方面,决定价格波动的基本上就是宏观、供需、利润、基差、情绪,进一步地讲:
- 宏观经济形势
- 产业供需结构
- 产业链利润分布
- 期限基差
- 市场群体情绪
上述五个因素构成价格扰动的偏离与回归:
- 大的基调:产业链供需和利润结构、产能周期所处位置决定了中枢目标价格
- 中的扰动:宏观事件和供需错配对价格中枢形成扰动,甚至有时候能够直接改变基准假设进而直接改变基调
- 小的情绪:市场群体情绪带来无序波动
这个市场是由供需主线与情绪主线互相交织的运行状态,除了对基本面供需主线的深刻理解外,还需要对情绪主线的倾听感悟和即时把握。
开仓的归一
突破开仓比较好界定,信号清晰明确可量化,比如跌破了前低就开进去,反弹的高点止损。但这种止损不能够直接证伪方向,只能够证伪时机,表明这次突破失败,价格继续反弹越过上一次反弹的高点但没有越过前低之前那个反弹的高点。
证伪方向的止损应该放在前低之前的那个反弹的高点。但是这样一来证伪方向的止损幅度实在太大。尽管如此,证伪时机的止损幅度依然太大。

回调开仓的开仓信号比较难界定,到底回调到哪里才算数,左侧还是右侧?右侧是不是其实是左侧的一个更小一级别的回调?不过这种思路止损好设置,反正如果打到了前低之前的回调高点就算证伪这一级别的方向,但是止损幅度太大,且开仓的时候有可能是小级别的逆势,开仓进去会马上遇到浮亏,逻辑上说不通。

顺势始终是最正确的,而顺势一定是往着价格突破的方向去开仓,但顺势的另一个表述是不要追涨追跌,那如果在一个小一级别上顺势去追涨追跌,就可以即解决了不要追涨追跌的问题、也能让开仓的逻辑自洽——突破——顺势。
顺大势逆小势,但更小周期等突破。 这种思路背后的逻辑是小止损+做对时周期拉长,又因为止损小所以可以上大杠杆,而小周期的突破很多时候是大周期的起爆点,这与Jerry Ma的重仓搞起爆点 + 及时纠错 + 做对长持
有着相似的内核。
大一级别上,高点下移、低点下移,是下跌趋势,顺大势的角度,应该做空。但供需矛盾不是特别大,行情按照进三退二地运行(25年一季度的橡胶也是这个走法)。
时机方面,逆了小势,因为遇到的是一个反弹,逆着反弹找进场时机。如下图,红圈放大到更小一级别的周期上,等待价格跌破上行趋势时入场,在那个小级别的周期反弹的高点设止损。
这个思路的开仓信号相对清晰且相对可量化,可能没有突破开仓那么明确,但比回调开仓要清晰很多。
止损方面,这个思路只证伪开仓时机而不证伪方向,毕竟是更小一级别上的操作。方向的证伪由大一级别上的分析去判断。好处是止损小,坏处是可能会反复试仓被打止损。

突破开仓和回调开仓还有一个心态上的差异,尤其体现在进三退二式的震荡上涨或下跌中,突破开仓的思路在一段浮盈过后,可能很快要面临回调带来的浮亏,尽管突破开仓后的回调不太会打到止损位,但会反复过开仓点。而等回调过后再开仓就不太存在这个问题。
把突破开仓和回调开仓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就得到了顺大势逆小势,在更小一级别上找突破。
“既要又要”是不现实的,始终要权衡取舍,开仓之术我选择上大杠杆用反复的试仓去试错。
下图是方法一(红色)和方法三(黄色)的点位。

从资金容量的角度,两个相邻的“大势”和“小势”的级别分别往上调一下,就能够容纳更多的资金,这样策略对资金规模的逻辑也是自恰的。
这样,术的问题就解决了,所有的事情全部回归到交易之道上——对市场的理解。
期权开仓的思路
期权的买方有两种开仓时机:
- 突发事件产生后快速判断潜在的影响——标的方向和空间,然后迅速找到最佳的表达标的然后干进去
- 市场群体情绪的极点
两种开仓都十分依赖人的快速判断能力,这里重点说说第二种,在市场情绪逆着基本面极致展开的极点之时,买入反方向的近月期权,赌情绪的回归,盈利的逻辑由两方面组成:
情绪的极点会使得
C
和P
在短期内价值失衡,例如供需向下且下跌趋势延续之时,一个宏观事件扰动导致突然大涨2%以上,只要不是摸到涨停板,那么同一档位|C-P|
的权利金价差与|行权价-最新价|
的价差应该是完全相等的,因为只要不等,就会给出无风险套利的空间,这块几乎不可能存在溢价。基于此,反弹情绪的极点对应C
一定是溢价严重的,而P
则是折价的;情绪极点过后的快速回归,既包含了期权对应标的物价格的快速回归,也包含了情绪极点
C
与P
价值失衡后的价值回归;
直白来说,就是情绪极点的反方向权利金风险很小,但只要开启情绪回归则收益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