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楽坂雪紀的投研笔记

呐、现在可以和你见面吗?我、等着你哟......

0%

犯错之后的交易反思

每次犯了自己无法容忍的错误时,都必须要认真总结反思,我把403和423列入了特殊日期,前者就叫关税冲击日,后者就叫黄金南绷日好了。

这个月,主要犯了两个错误,1. 4月3日判断了方向,但是没有坚定入场,甚至连期权都没有开进去;2. 4月23日判断了黄金短期要下跌的方向,但是上午也没有坚定入场,而下午在经历过一波急跌后突然像被操控了一般追空进场杀红了眼。

这个月除了这两个错误,其他问题基本没有怎么犯,绝对不要上头。

  • 【4/3】原油期权赌上几手是很有必要的,赌对了获利颇丰,赌错了也不会上涨太多而亏太多钱,乱纪元里的盈亏比十分可观!复盘复盘这波关税,一定要复盘,一定要感悟

  • 【4/4】他妈的期货真的是再怎么谨慎都不为过啊,永远在你最大意的时候来波大的

  • 黄金涨,美债跌,表达的是滞涨;黄金跌,美债涨,表达的是衰退。【对归纳存疑,需要演绎逻辑】

  • 在关税方案推出以前,波动率曲面定价模型显示,有色金属市场的虚值看跌期权隐含波动率加大,当关税方案推出之时,超预期已经显现,第一时间可能还很难评估影响,但是如果用叙事去理解,即政策的不确定性会导致风险偏好存在潜在的急剧收缩的可能性,那么要采取怎样的措施就很清晰了,聪明的投资者应当高度预见手上的多头头寸的潜在风险,适时减仓或反向做空

  • 【4/7】这件事也教育我们,对任何风吹草动要动态地评估,同时绝不可以基于简单的估值或图形去抄底,多空要同等对待,不能只对做多有执念,实盘大赛做多远多于做空,说明散户就是喜欢做多

  • 【4/23】对突破和回调发情之前,一定要先找到证伪方向和证伪时机的那个点位,再快速评估盈亏比

  • 【4/23】追空冲动上头的教训学到了很多,不实践永远只是纸上谈兵,持仓和空仓对盘面是两种全然不同的态度

  • 不要对方向有信仰。方向是由驱动决定的,短期方向由短期驱动决定,长期方向由长期结构性驱动决定。只要有驱动,就能开仓,驱动向下则黄金能做空,驱动向上则工业硅也能做多

  • 【交易员LQ】尝试justify市场走势的都没有意义。信息泛滥的时代,学会屏蔽绝大多数的市场讨论才是每一位交易员的必修课

  • 【敦和】抓住经济运行中的大变量和快变量,实现安全边际下的资产轮动

  • 日内基于驱动做空黄金,这是一个盈亏比10:1的生意,但我止损设在了0.1,没有扛住正常的波动

  • 5秒图上的操作是要避免的,如此小级别的操作没有意义,1分钟图上的操作没有正确设置止损

  • 驱动是实实在在的,下午的操作,问题就两个:1️⃣止损设置错误,2️⃣最小操作级别没有固定下来,不应该找5秒钟的价格

  • 进一步的评估,这次又又又后知后觉了,我应该在上午开盘前,在贴贴群里发那两张驱动图、发言声明叙事曲折延续性的时候,就应该评估出方向和预期点位的,每次都对事件不够重视不够敏感。如何改进?开盘前对重要的事件复制下来做评论,主要评论三点:1️⃣可能会影响哪些标的,2️⃣哪个方向的驱动,3️⃣最佳的操作表达标的是哪个(不应该超过三个)。等到开盘后就盯着选出的标的,然后等待合适的点位开仓进去


古早时候的反思总结

  • 【24年4月】反脆弱性的高盈亏比策略原则:追求绝对高盈亏比和一定程度的胜率,放弃频率,(胜率赔率频率的不可能三角),基于这一策略原则,跨期套利、跨品种套利等套利策略本质上都是追求胜率而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赔率,抵抗黑天鹅的能力就会减小,所以自己的策略不碰套利,只做单边,且制定单边策略时要逐渐建立起期权保护的思维,目的是让风险敞口完全可视化,体现在资金曲线上可以让曲线更加平滑,作为代价最终盈利能力肯定会打折,但是有效管理了风险敞口,这样的盈利打折可以接受

  • 【24年4月】搞清楚成本和风险敞口,成本是支付的权利金+开平仓手续费,风险敞口是期货开仓价与期权行权价之间的差值,如果没有做风险管理,风险敞口就是无穷大的未知数

  • 交易是折衷的艺术

  • 事以密成,语以泄败,潜龙勿用,藏锋守拙

  • 穷,并不是吃苦,穷就是穷,吃苦不是忍受贫穷的能力。吃苦的本质,是长时间为了某个目标而聚焦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放弃娱乐生活,放弃无效社交,放弃无意义的消费,忍受在过程中不被理解的孤独。它本质是一种自控能力,自制能力,坚持能力和深度思考能力

  • 从很大程度来说,靠自己成功的富人往往比穷人更能吃苦耐劳,否则他不可能白手起家,你会看到他富有之后还是比普通人勤奋,比普通人更能忍受孤独,比普通人还更有思想

  • 基本面逻辑止损的最大问题:太滞后了。行情总是先于基本面启动,等到逻辑判断要止损时,已经亏损太多了,因此止损只能用固定价格条件单止损

  • 【cfc】虽然跌破成本入场做多成为业内的金科玉律,但这样的归纳必然是剥离了丰富多歧现实之后的极度简约的归纳,是一种胜利者对历史的书写,历史同样也包容着跌破成本后多头入场反复止损的案例,只是当事人选择性沉默。聚焦于刻画现状在通常是个陷阱,亲历者的回忆和经验也通常是羁绊,陷入集体性幻想的安全感在博弈视角就是被博傻的对象。面对不能在低位做空这类骄横的偏见,对抗才更有现实的想象力

  • 【cfc】以纯粹历史统计展开的讨论很难有确定性的解释力,是人面对未知在历史中找坐标的直觉反应,但按照塔勒布的讨论,这是一种脆弱性体现,由历史推论引致的安全感过分模糊缥缈,正如英雄在等待乱世,地雷在等待冲击,交易视角下更值得站在历史规律所建构的“稳定和安全”的对立面,接受随机、波动、混乱,这些都是能带来押注机会的市场环节,投研要做的就是以投票的方式参与重构,因此我们更主张进入逻辑讨论

  • 【cfc】此间的难度在于能否准确识别渠道库存是否过度去化,并相对高频地实现对市场行为主体的购销倾向做到有效跟踪,即做出对于库存减值的心态,对于补库的倾向,对于远期价格的预期等关键变量的判断,其壁垒通常在于另类数据源

  • 【cfc】我跟过往的经验是用价格指标加以识别,上行驱动出现以前,通常存在一段波动率降低过程,进而转向对定价产地的各类价格跟踪,甚至进一步识别价格背后主体及其动机,Then pull the trigger,在确定上行之前,低位做空看空也并非是投研的禁区,“低位等风来”是一种逻辑上的懈怠

  • 产能开启是一个快速的,情绪高涨的过程,而去产能是一个慢速的,情绪低落的过程,所以,老中医告诉你,为什么市场会“一日顶,千日底”。动力煤接下来的走法有个大致的套路,术语上叫做:“暴跌之后的、向右扩展的、L型震荡”,这种套路2008年金融危机残留下来,没被干死,至今还健在的老中医们都知道【焦煤、玻璃、纯碱、工业硅等的走法都同样如此】

  • 【去年扛单的总结】一定一定一定要基于利多利空逻辑来做,一旦开仓方向的逻辑被证伪,就一定一定要止损甚至于反向开仓

  • 【去年扛单的总结】录制视频把这段扛单的经历记录下来,然后设置提醒事项和邮件的自动定时发信功能,定时将视频发到几个邮箱里

  • 【去年扛单的总结】关于工业硅,风险在于移仓换月的价差成本,尤其是11月移到12月上,需要跟踪12月上的生产现金流成本,最坏的情况8月初5手期权全部被行权,针对这一风险,采取两个措施:1️⃣卖出09P11400一档的3手期权做备兑,2️⃣买入10P10000一档的3手期权做对冲【后来全部割掉了,这个记忆比较深刻】

  • 【去年扛单的总结】绝不要再碰期权卖方

  • 交易十问:1.顺势了吗?2.结构的时间和空间是否到位?3.区间与预期大小确定了吗?4.变数是什么?5.如何止损?6.持仓符合预期吗?7.止损条件明确细化了吗?8.整个操作执行到位了吗?9.心态受影响了吗?10.事后调整,如何调节?

  • 传言即真相,发现即猛干,证实即跑路,谁都不能信

  • 能以交易为生的交易员,首先就是不随性开仓平仓、冲动交易,没有完美的标准形态绝不轻易出手。对于止损,只是最后一道防线而已。交易就是等待猎物的出现,重点就是等待恰当距离,刚好一击致命。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最大的区别,一个寻找食物,一个等待食物靠近

  • 【交易员LQ】如何把自己的观点转化为对市场路标的观察再转化到仓位是一个极其艰难的过程

  • 【交易员LQ】观点是最廉价的,我可以很对,也可以很错。但是,最终衡量我们是否是合格交易员的永远只是P&L

  • 【交易员LQ】对金融意见领袖祛魅,每个人都是自己财务的第一责任人。自己多试试总比钱被某些所谓基金经理亏掉要好很多

  • 金融市场就是一个谎言为基础的连续剧,你要做的是在谎言刚出现时就尽早假装相信他,然后等很多人也相信谎言时,你提前撤离

  • 长持的前置步骤是日内开仓,尾盘没有浮赢要减仓,别想着上来就看长线做长线,一定是先做短线,不断有浮赢才会拿长线。有三种思路介入日内短线:日内超跌反弹、预料之外的突发事件、关键报告数据发布

  • 做交易日记,反复阅读,用痛苦制衡幻想中的快乐。记录全部的交易,重点要记录进场的逻辑,交易对手的逻辑,之后市场的走势与市场比较公认的逻辑,开仓、加仓、平仓的具体位置以及交易结果如何。这些内容是交易日记常规的内容。解决心理问题,还需要增加当时心路历程的如实描述。要把自己经历的痛苦都写下来。这么做,有两重好处:其一,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首先要知道危墙在哪儿。反复看自己赔钱的交易,才能对各种容易亏钱的场景有了解。其二,理智上认识了这些危险,其实也没有太大的用处,只有反复回到历史的状态,反复体会当时经历过的痛苦,才能让自己真的产生恐惧。不愿再体验这种恐惧的本能,会让自己变得谨慎,克制手痒随意交易。当脑子里装了很多痛苦的回忆,一旦时机不成熟就想下单时,人脑会自动播放过去的痛苦经历,从而让自己变得克制。克制住及时行乐的冲动,才可能进行其他理性的活动。

  • 解决以偏概全的人类本能,最好的办法是依靠标准化流程做交易。以偏概全是大脑天生的工作机理,这套机制的好处是效率高,很快能得出结论,但是未必准确。所以,我们要依靠框架和流程,以慢治快。

  • 投研框架是影响因素的集合,以及因素之间的关系。投研流程是研究和投资过程中,先看什么因素,后看什么因素,比如先看基本面,后看技术面。应该把自己的框架和流程标准化,每次都按照同样的框架和流程得出结论。

  • 标准化框架和流程虽然也是片面的,但是要比靠当时的感觉判断机会更加可靠。因为面对机会,人会有情绪,而框架和流程是在冷静的时候制定的,会更全面。

  • 标准化框架和流程可以约束行为,但是一旦出现框架之外的因素,比如往年都是国内定价,今年却是海外定价,那就会不可避免的亏损。对于这一问题,笔者认为框架可以改变,但是很长时间再调整一次即可。不论怎么丰富框架,总是片面的,不断地增加维度,只会让框架涉及过多因素。因素之间的矛盾将更容易出现,所有因素都一致的时候,是非常罕见的。框架内容越丰富,未来可交易的机会就越少。所以,保持框架稳定非常重要,如果出现了意料之外的因素,那就交给止损就行了,不要追求过高的胜率,最终得不偿失。

  • 养成做排雷表的习惯。所谓排雷表,就是把自己得出结论时,用到的因素与逻辑全部列出来,并把交易对手的逻辑也列出来。审核这些因素和逻辑有多少是已经发生的事实,或者是事实通过常识推导出的结论,以及这些所谓的事实,基于的样本到底有多少。

  • 利用排雷表观察是否存在一些常见的错误。例如,很多人在分析的初始阶段,会做一个关于未来的假设,之后在假设的基础上严密推理,并得出结论。由于推理链条很长,也的确很专业,导致自己已经忘记了思考的起点是个假设。这种现象非常常见,读者不妨审视一下自己有没有做过这种事。如果你做个排雷表,就可以发现你的思考起点是个假设,起点一旦是假设,过程不论多么专业,结论也只是个假设而已。

  • 在事件冲击中,黄金也只适合buy the dip,没有sell的选项。关键数据发布后也不应该立刻做进去,得看一下数据到底是啥,比如今晚的非农数据利多而失业率数据利空,于是就出现5秒线在非农数据利多下脉冲上涨,买进去后瞬间又在失业率数据利空下迅速下跌回起涨点,由此造成了亏损。更合适的做法是待数据发布过后几分钟,等到市场相对稳定后,再按照顺势设好止损买进去。

  • 15%标普500etf + 15%纳指100etf + 15%红利etf + 15%恒生科技etf + 25%黄金etf + 15%10年国债etf

  • 学习实盘大赛的账户,小亏小赚是常态,偶尔大赚使账户上台阶,绝没有大亏。

  • 只有少部分大赚的单子有意义,大部分小亏小赚的单子都没意义。交易与其广撒网轻仓小做高频做,不如精炼筛选出有趋势性的潜力品种,降低频率集中精力和仓位瞄准了做。

  • 还有一类情绪性拉涨的品种,如果没有顺势上到车,一定要关注,后续破位的下跌利润很诱人。

  • 分析不是去预测,而是叉出多条可能的路径和对标的的影响,然后只考虑事件的关键时间节点。然后根据持仓线去应对。

  • 期货市场少数所谓的传奇人物,被人广为宣传。很多朋友听到这些传奇故事来到市场,以小博大。想以10万博100万,1000万。这种想法,必然重仓操作,浮盈加仓,杠上加杠。而这是死亡率极高的交易方式。为市场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韭菜。这是对以小博大的错误理解。

  • 实际上,在战略层面,市场典型的镰刀,往往以大博小。九条命模式,手里有一个亿,往市场里扔1000万博一波大趋势,归零了,场外还有九条命,就等下一次。只要抓住一次,1000万可能变成3000万,甚至5000万。CTA模式,通过多品种,多策略,实现稳定的收益。2个亿,一年10%,也能拿走2000万。

  • 真正的以小博大,是战术层面的,单次交易中带一定的止损,去捕捉趋势。整体下来,在胜率50%以上的情况下,盈亏比超过1.5。长线盈亏比要超过3:1。战术层面上,需要能够多次博弈,不被市场消灭,最后才能取胜。如果因(资本有限)参与次数有限,理论理念都是对的,仍然有可能被市场消灭。

  • 形成深度思考的能力。对深度思考的定义是,当一个策略思路形成时,敢于把自己大部分储蓄放在这个策略上,对可能的风险进行了各种推演,对可能的收益空间进行了充分的估计,做错了,大致亏多少,做对了,大致能够赚多少,都是心里有底的,即便是极端不利情景出现,自己也想好了应对之策。策略思考,达到这个程度,才算是完成了。不敢拿自己的大钱下注的泛泛的思考,很容易形成表面文章,这对于我们投研能力的培养是长期不利的。

  • 下跌趋势过程中,如果基本面没有出现大的利好变化,低点不断下移同时高点不断下移,如果反弹高过前高的一种情况是出现利好的基本面变化,所以反弹加仓的重点是警惕基本面利好

  • 交易的核心,归结起来无非两句话:执行大概率的机会防范小概率的风险。

  • 所谓大概率的机会,并非指某个交易信号的必然成功,而是基于交易认知、交易系统、交易方法长期统计上的优势。当市场出现符合策略标准的机会时,交易者的任务不是主观判断成败,而是严格执行。只有在足够多的交易次数中,概率的优势才能体现,进而实现长期盈利。

  • 小概率的风险,并非日常止损等正常成本,而是指可能导致账户失控、甚至爆仓的极端风险。如突发政策变动、极端行情波动等。一旦发生,交易系统可能短暂失效,账户承受不可承受之重。这种小概率风险虽然发生频率极低,但一旦发生,便可能将交易者多年积累毁于一旦。交易者应始终以最坏的情况为假设,确保即使遭遇极端行情,也能稳住账户,不至于被市场淘汰。因为只有活着,才有下一次参与市场的机会。

  • deepseek带来的叙事传播很有复盘的必要,中国资产从无人问津的risk off到突然risk on,春节前那波叙事的形成与传播必不可少

  • 买入期权与持有期货标的+保护性期权的差异,后者相当于期权的权利方➕相同数量的一组价差策略,浮盈的时候盈利包含价差策略的盈利和单边期权权利方的盈利,浮亏的时候相当于单边期权的浮亏和价差策略的浮亏,而最大亏损除了单边期权的权利金外也同样要加上期权价差组合的最大亏损

  • 一年中做成的交易屈指可数,你要是问我,两分钟就能说完,如果有一段时间,做过啥、怎么做的、啥逻辑,都是一锅粥,头昏脑胀记不住,那指定是忘记初衷,被短期波动带偏了,情绪上头,没有别的办法,强迫停下,休息~

  • 自己要有一个判断价格区间和方向的框架,这个框架关注一组核心变量和数据,看研报的目的是更新核心变量和数据,获取自己没有关注到的最新变化,再用这组最新的核心变量和数据提炼出核心因素,并更新自己的价格锚定,除此之外,研报中的任何观点,都是垃圾,只看逻辑就好,不要受到其观点的影响

  • 我常常恐惧于去参与一段行情的中间部分:在一个确定性较强的逻辑运行了三浪过后,我不敢再去参与了,一方面我担心预期的盈利空间已经不到行情走过的一半了,另一方面我怕刚做进去就反转。

  • 要克服这种心理,需要我从两个角度去思考:1️⃣担心反转的话,试着从对手盘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如果我是对手方,这个位置我敢左侧做进去吗?2️⃣担心没有空间的话,把周期缩小到小时线,关键位清晰,止损点清晰,带好止损赌一把就好了

  • 当风险来临时,保命最重要!:“当我看见一个危险信号的时候,我不跟它争执。我躲开!几天以后,如果一切看起来还不错,我就再回来。我是这么想的,如果我正沿着铁轨往前走,看见一辆火车以每小时60英里的速度向我冲来,我会跳下铁轨让火车开过去,而不会愚蠢地站在那里不动。它开过去之后,只要我愿意,我总能再回到铁轨上来。”这番话非常形象地表现了一种投机智慧。奇怪的是,大多数投机者遇到的麻烦是,他们自己内心中的一些东西使他们没有足够的勇气在他们应该平仓的时候平仓。他们犹豫不决,他们在犹豫当中眼睁睁地看着市场朝着对自己不利的方向变动了很多个点。

  • 一件事犹豫三次,就去做了吧。三次犹豫可以看作是一个心理上的“临界点”,意味着你已经对这件事进行了足够的思考,接下来就该付诸行动了。过度的犹豫可能会导致错失机会,甚至让人陷入拖延和焦虑。行动本身比完美的计划更重要,就算这一次做的不好,也没关系,因为下一次,你不再是从头开始,而是从经验开始。

  • 踏空一次,只是失去一次机会;但被套一次,将可能失去很多次机会。

  • 被套一次,可能扛回来;但被套很多次,绝对有一次扛不回来。

  • 止损一次,只是失去部分资金;但不止损,失去的可能是全部资金。

  • 许多人误入歧途,尤其是在连续亏损后,不断优化策略,改变策略,导致原策略盈利期到来时,他已经改变策略了,又进入了新策略的不利期,反复打脸。

  • 正确的策略具备两个重要的基础性根基特点:①亏损期能够控制止损:这是能够存活下去最关键的因素,也是交易者唯一能在不确定性非常高的市场中做到的确定性;②系统能够匹配大趋势的市场行情:这是能够账户总体盈利的关键,在大行情到来时,你的策略可以让你留在牌桌上,并且坐在正确的一面。引用石金鹏的一句话就是“钱在、人在,总有一波行情属于你”。正确的策略实在是太多了,千人千面,但可以用以上两条标准检查一下自己的策略是否正确。满足以上两个标准的策略就是正确的策略,最难的就是能够执“行”下去,尤其是面对连续亏损的时候,仍然能够按照策略执行,才是最考验人的时候,因为任何策略都有不利期,你只有坚持下去,才能“等”到策略的盈利期。这才是市场广为流传的“知行合一”和“学会等待”两个口诀的精髓,许多人不知其意,只是机械的喊口号。有些道理只有自己真正领会了才是自己的,自己不理解的,别人给也给不了,给了你也接受不了,这就是人性。这只是悟道的门口,认知到位是一个起点,剩下的就是修行了。

  • 翻开《股票大作手操盘术》,翻开《金融炼金术》第三部分实时实验。你会发现杰西利佛莫尔·跟索罗斯在写到市场相关的时候,1,他们会告诉你市场发生了什么,2,接下来我要根据市场发生的这些事情怎么做。如果你能做到上述两点,并且正确率百分之70,恭喜你是个高手了。 这也就是看网上嘴炮高手与真正高手的主要区别。很多人认可的所谓的高手,主要谈交易技巧的多,所谓的交易技巧无非是把很多人都知道的东西再陈述一遍,但是容易引起别人的共鸣,因此相当多的人会认可。但真正的高手永远脱离不开对市场的观察。

柏翔甲醇---之孤独的交易

随着期龄的增加,越来越懂得了什么是孤独的交易,期货就是一个自我博弈,自我修正的过程,别人的成功,别人的建议,别人的方式,对你来讲,仅仅是参考,只有自己才真正的知道内心深处那份所需。

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你,这句话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适用,在期货市场更会适用。   期货瞬息万变,谁也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你能做的就是寻找适合你的方式,坚守,同时要防范一切的风险来临,任何时候,切记,活着最重要。

期货市场,有人做长线,有人做短线,有人做波段,有人做日内,有人看宏观,有人看技术,有人看基本面,每种方式都有很多很多的人在追梦,道路没有对还是错,只有适合与否,这要根据自身的特性来衡量,去适应,不可求同,更不可诋毁,因为每一条路都是艰辛的,也都有登上巅峰的强者,任何方式都值得尊重。

分析是分析,交易是交易,两者切不可相提并论,很多的分析是为了分析而分析,涨了看涨,跌了看跌属于大众思维,关键时刻,一般的分析文章,其实对交易不但无用,反而会给你带来信心上的打击,让你怀疑人生;纸上谈兵仅限理论,真枪实干才是实践,实践出真理,这是真理名言。

正常的交易,当你拥有自己的逻辑,拥有自己的思维,你需要做的就是细节整理,防范风险即可,行情突变时,去做过多的交流,只不过是为了寻求心理安慰而已,最终的结果,只会让你得不偿失,一个交易者要有自己的主见,学会倾听反对的声音,培养自己判断是非对错的能力,不要被别人的观点左右了自己前进的方向。

对于基本面交易者,专注你熟悉的品种,自己要是产业了解的很详细,切不可与太多人交流观点,只能交流信息 ,因为每个人交易的方式不同,所看的因素也会不同,同样会出现很多相异的观点,求同不可取。

再谈止损,不会止损的交易员伤不起,这句话随着时间的深入,随着行情的突变,让老一辈的交易员更能理解,止损是为了再一次活着,侥幸是不可取的,当真正的行情发生突变的时候,你永远不知道未来会止步于何方,如果你没有被痛过,你永远不会理解。

坚持自己的原则和方向,宁做独树一帜的雄鹰,勿做做人云亦云的鹦鹉。

 山东柏翔 2019年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