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看到一篇对“投资”和“交易”这两个概念及范式做区分的文章,感觉写的很好,转载之。
我想,大多数人刚进入投资/投机行业时,都是标榜自己是来投资的,但如果等他在这个行业沉淀几年后再回过头去审视自己,可能都会发现自己曾经犯的错误都可以概括为“指导范式与实际行为完全背离”,或者换句话说,赚小亏大。
文章转载自知乎网友Undefined
,原文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4579609/answer/116557485467
深入说一下交易和投资的在具体实操上区别。
其实交易(短线)和投资(长线)根本就不在同一套体系之下,其实做交易的本质是“在走势最清晰的时候,用上最高的杠杆做最有把握的一小段”。我会由浅入深地去讲——做交易和做投资的核心差别。
首先是盈利目标就不一样。交易的本质是迅速做大资金,然后每个季度稳定从中出金,对于交易员(哪怕是居家交易员)做交易是你的职业工作,因为绝大部分真正做交易的其实都是在做全职交易(下面会有写为什么)。
而投资的本质是不断复利,争取慢慢做大本金,然后在生活中急需用钱的时候把它拿出来,或退休的时候一步步出金,作为养老金的补充来提升暮年生活质量。可以留一些资产给子孙后代或者亲朋好友,但大部分资产在快死之前花完。长期投资更大程度上是储蓄的延申。
当然我不是说交易的意图和投资的意图是排他的。毕竟本质都还是赚钱然后拿去花,但是这笔钱在什么时候拿去花,很大程度上是不同的,这是其一。就因为投资很重要的基础是复利,所以不要轻易放弃你的优质标的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大部分人最好的结局就是能每年赚个20%(相当于每年抓两次涨停),因为巴菲特平均下来也只有20%收益率,超过20%你就超过巴菲特了。之所以有人觉得赚钱容易,是因为在之前那几年只要买房的,三年翻倍的城市比比皆是,甚至一年翻倍都不少见。
但和房产价值一样,但你只要不出金,其实那还都是纸面上的盈利。
少数真的靠做长期赚大钱的,大部分盈利其实都是被一两只优秀标的(或者某只一鸣惊人基金)抬起来的,如果运气好最多也就是重仓压中了两三只个股。比如在早期重仓nvda,tsla,重仓茅台,长春高新这种(这两只个股现在都是反例了XD)。
不能说是瞎猫碰上死耗子,也许确实是有独特之见,但是很大程度上不是抱有着“在5年前这家公司股价还没有涨起来之前,我就一直认为这家公司一定会成为世界500强”或者“我在3年前就认为这个基金经理一定会让这只基金翻倍”这种信念而持有的。
然后确实碰上了合适的市场环境,比如资金环境很宽松而许多新兴产业又没有很高的边际成本,于是价格就起飞了(尤其是互联网行业,每多增加一个用户的边际成本几乎可以低到忽略不计,但是每个客户多增加一笔服务费,却是实打实的收益)。
当然不是说没有独具慧眼的,也许民间确实有巴菲特那种,但是大部分人即使抓住长牛,最初往往也只是“恰巧”持有,而即使“持有过”也不一定能“拿得住”。因为别说你作为外人购买这家公司的股票,就连公司自己的成功很大程度上都是“恰巧”。
别说什么有“成功的特质”,绝大部分都是后见之明,是在成功之后才向前发掘出来的。爆雷也是一样,等垮台的时候再向前挖说之前在什么地方就埋了一个雷,而市面上偏偏这种“冥冥之中”的文章最吸引人。
不过总体来讲,做投资还是能讲出一点大家一听都能懂的成功的道理,但没了解过做交易的很多人会认为“做交易其实是今天赌明天价格”(理论上也不能算错)。他们会说,那你今天和明天怎么计算供需关系?怎么去看成长性?怎么去看待宏观政策?怎么看科技进步和市场变革?今天和明天能有多大区别?不就是闭眼赌大小吗?会认为做交易很不靠谱,也不理解。
答案是,这些不是做交易的核心,因为长期投资判断的标准和做交易是完全不同的体系。就像玩盾兵的,如果从来没玩过刺客,很难理解刺客是怎么玩的。
做交易的本质是在价格发展最清晰的时候加上最大的杠杆,在长长的一段走势当中吃一小段你最有把握的部分。就跟玩刺客是一样的,平常就在视角盲区里蹲着,等有敌人背对你的时候,快准狠的干那么两下就结束了。
而可以这么玩的基础是你有很高的杠杆率(或者这个标的自带很高的杠杆率/波动率)。有的时候你在股票上能看到一段非常清晰的走势,哪怕从实际价格变化也只有几毛钱,但是如果你可以有50倍杠杆,重仓砸进去,这也是很可观的一个部分。(但事实上你还要考虑冲击成本和市场容量的问题,我之前写过几种思路,这里先暂时不论)。
而对于价格发展,举一个不是完全恰当但是意思很接近的例子,就像你开车在大马路上,可能随时哪个地方都有红绿灯,哪个地方有斑马线需要礼让行人。但如果你把车开进隧道里了,隧道里既不会有斑马线,也不会有红绿灯,直到通过隧道出口的地方才可能会有。
而通过一些分析,当价格非常清晰的走到这个隧道里面的时候,用上足额的杠杆抓取最有把握的一段,这件事情就结束了(不论是做震荡还是突破,本质都是在找“隧道”)。这段隧道可长可短,长短往往取决于标的本身的特征与当时市场的结构。
做投资和长线的往往在整个结构中一直都有持仓,因此能完整的吃到这一段隧道,但你也要吃下红绿灯和斑马线之类的回调。而做交易的几乎不会能完整吃到这段隧道,即使是可以绝大部分也是运气。但是你争取判断失败的时候少,判断正确的时候多。或者判断正确的时候,隧道的长度可以覆盖判断失败的时候的亏损就可以了。
对于分析这个隧道到底在哪儿?有多长?这就是做交易的水平。因此也带来止损的条件不一样,做投资的做长线的,除非政策变化或公司基本面发生明确的重大变化。基本没有办法以“价格回吐多少,我就认为行情/基本面已经变了”,经常是如果不是恰巧需要卖(比如急需用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要卖,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人被套在两桶油里。
而做交易可以非常清晰的列出,如果价格走到这里,我的判断就错了。以至于如果价格发展没有像我想象的一样走入我想要的隧道,就已经是一个很初级的信号了。当然有的等一等仍然可以work,因为你还没有错。但如果价格向自己所不想见到的形式发展,你就知道你已经错了,持仓就结束了。
所以做交易水平最高的是能提前一定程度上“预见”什么样的走势是我想看到的?什么样的走势是我不想看到的?我不能保证市场会像我想要看到的那种走势进行发展,但如果一旦发展成我想要看到的走势,我就知道我需要加仓了。
而交易的加仓很重要的前提是带上足额的杠杆。最后挣钱的基础虽然都是“让利润奔跑”。但是投资的让利润奔跑,很大程度上是“不要轻易舍弃优秀的标的”,而交易的让利润奔跑,是在市场走势最清晰的时候加上最重的杠杆,如果你的交易是以置信度为基础,而当走势不清晰的时候,其实就可以逐步在减杠杆了。
当然,做短线时,如果你对价格发展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有一个你认为 “价格确实可以达到的” 大目标,那么也一样需要“不要轻易舍弃优秀的标的”(但前提是一开始你就规划了一个大目标,而且这个目标不是“我想让价格走到哪里”,而是我通过我的经验/技术分析,认为价格真的有较大概率走到哪里。在有大目标的交易,你需要确保入场,而在一般的交易中,你要避免被你的总仓位/杠杆率压垮)。
而反过来来讲,做长线投资,在走势清晰的时候额外加杠杆/加仓也不是一个错误的选项(只不过大部分人不是全职做投资所以在确实发生的时候可能不在电脑前)。但两者的着重点是不一样的,名义上都是让利润奔跑,但一个是让利润跑的长,一个是让利润跑的快。
还有些人认为价格就是随机行走的折线图,价格随时有可能转向,哪有什么隧道一说?会这么想的,其实是没有真正看过价格走势的。绝大部分标的在一些特定情况下都会有一些比较明显的隧道。如果你不相信价格在某种形态下可以发展成隧道的,至少拉出沪深300指数看一眼(哪怕你只能理解股市这一种标的)。
最基础的威科夫也至少会提到努力与结果,这个东西是市场基本现象。你总不能认为供求关系是基本现象,努力与结果就不是基本现象了吧。毕竟不考虑任何技术分析,哪怕只是供求失衡,也是可以产生“隧道”的。因为隧道的本质是“共识的失效”。
而支撑与阻力本质就是多种共识汇聚了足够流动性的“结果”。当多种不同思路的流动性汇聚在一个相似的区间,就产生了买卖双方争夺的关键点/区间,而这个关键点/区间就是我们说的支撑和阻力。
引用我经常提到的一篇文章
undefined:技术分析的本质
(我一般写的东西还是比较成体系的,感兴趣的可以随意翻翻):
多种分析思路聚合在一起的点位形成了支撑和阻力(因为在这里聚合了流动性),因此并不是说你的分析的结果产生了支撑和阻力,而是你的分析和市面上许多其他分析思路(或算法)的人得出的“支撑和阻力”恰巧都在近似区间,聚合了多种不同思路的流动性,因此形成了支撑和阻力。
所以可以简单理解为“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有些人可能会说,股票要是有这种隧道,那肯定是坐庄。但是有那么多资产类别,也不是只有股票这一种,还有股指,大宗商品,能源,贵金属,国债等等。
而且就算个股可以被操纵,你能操纵大盘吗?你要是能操纵沪深300指数,那你的手腕不是一般的硬。首先特大资金又有特大资金的玩法,而如果不是超特大资金,还能普遍的影响市场,大概率是你能出一个什么政策。但如果你都这么“厉害”了,显然不在我们考虑范围之内了。
对于交易而言,恰恰是如果因为别人出台了一个什么政策让某个资产类别普涨的话,不如直接做日内短线交易。在价格因为基本面的变化而变化的时候,在趁价格没跑远,用最大的杠杆做一个成功概率最高的交易。
对于投资而言,最大的风险是政策变化,而对于交易而言,最大的盈利点恰恰就在于政策变化。
即使现在的AI和量化那么发达,对于外部事件冲击的影响往往也不是几分钟就能定价的,而你要做的其实就只是守在电脑前,第一时间为事件严重程度定性。因此也在说做交易,想要做的好都得是“职业”,你不是拿全职去做这个事情的话,是没有办法真正做好交易的。
当然并不是只有外部冲击能赚到钱,利用技术分析也是能赚到钱的,尤其是对于做反转和接飞刀,这种最重要的是技术分析的精准度,但是对于读这篇文章的人可能已经超纲了,你只需要理解至少在“有外部冲击时迅速加杠杆,稳定的吃到价格在发展中的一小段”这种简单易懂的玩法是可行的,就好。
对于投资而言,最大的风险——高杠杆/高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反而是做最好的交易所需的要素。如果能有纪律的“在走势最清晰的时候,用上最高的杠杆做最有把握的一小段”其实风险是很低的,并没有比做投资更高的风险(而且我感觉比做长期投资风险更低,因为可控的方面更多)。
带着高杠杆/在高波动性中做中长线,才是真正的赌博,但这也和下矿的人赚的多一样,人家承担的风险高,自然风险的溢价也就高。对于杠杆的用法,才决定了你是否有更高的风险,而风险天然和收益一体两面。
当然,我虽然是在讲,做交易的核心就是“在走势最清晰的时候,用上最高的杠杆做最有把握的一小段”,不代表这就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光是仓位管理就有很多可以研究的内容,就比如做投资的长线的往往不太注重仓位管理,因为不上杠杆也没有杠杆管理。而这恰恰是做交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比“找一个精准的入场点”还要重要。
但不要因为你是在做投资或者你只能看得懂投资,只能理解一些很宏观的博弈,就认为做交易都是在闭眼买彩票。写这篇文章,起因是我经常收到像下面这种评论:
作者恰恰想得太复杂了,而事实上就是需要思考你赚谁的钱,当然不是狭义的,而是广义上,你买入后,谁会进一步纷至沓来,推高资产价格(其实价值发现就是这个过程),然后你在高位卖给后来者。交易的本质就是如此。而上升一个层面理解,资产价格的属性就是供求关系决定的,你要想清楚后面供给面是否稳定(比如没有增发、解禁等)以及需求面不断增加(比如价值发现、货币政策、乃至于纳入成份股等),当然以上最大的推动力还是业绩预期的增长(注意是业绩预期,而非业绩本身)。
经常是在评论区里指导我怎么做“交易”的,其实都是做投资的,他们完全不懂怎么做交易。我经常在我的文章当中写,我讲的内容对于做交易的比较有效,对于做投资的你适当参考。但可能我不是每一篇文章都着重强调这个事情。
有的时候我就很无语,你说他讲的也不算是错的,但和我文章想写的意思不一样。做交易和投资在具体实现上有很大差别。就像说“那短跑和长跑是一回事呗,都是把两条腿甩起来,争取比别人更快到达终点”,有的时候你真的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开口。
也有的时候我想说的内容跟读者理解的内容是不一致的。就像我写“play your every trade as if it was your best trade”,本来是想说你应该更加斟酌你的入场,结果这东西就变成“看山是山不是山”了,怎么理解得都有。就和上面的让利润奔跑一样。
其实关于交易和投资的区别,我之前已经写过文章了,但也可能是那篇文章太过久远了吧,或者说我当时写那篇文章的时候名气不够大,所以很多人可能根本就没翻到过。这次趁这个机会我重新扩展出来写一下。
有些读者问之前的一些文章没有了。有一些文章是我觉得我写得不好撤下来的,我一般留个壳子做纪念,还有一些是原先一开始发的时候能看到,但是我可能后期从中改变了一些什么东西这个文章就被知乎flag于是你们就看不到了。
以前的话,有些话题说话绕弯子去说可能也就发出去了。现在这两年AI进步得比较发达,基本都是AI审。导致如果我文章的“加密程度”比较充分,很多人可能看不懂。如果我加密的不充分,那么文章就发不出去。
另外也是写文是一个完全纯付出没回报的行为,而我的时间真的很宝贵,哪怕什么都不干我玩会黄油好歹也算是犒劳自己了。所以也就把所有的时事评论的文章撤下来了。至于为什么我把一部分交易相关文章撤下来了,是因为我讲的东西是主观为主,我经常讲不同时间周期需要的skill sets是完全不一样的。
短线和中长线炒股的,不是一套理论。但可惜的是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我说的这句话的意思,经常有做中长线的在评论区怼我的,骂我是骗子的,甚至还有专门跑到我的私信来也来骂我的,真是什么人都有。
经常是我看到了还生气,我还给他讲讲为什么我是这么理解的,希望帮助他们理解一下对于不同交易方式的一些理解和认知。但这东西费力不讨好。有的时候,我给他讲了一遍之后,他发现是他的理解不充分或者外行指导内行导致了唐突的留言,然后他把他的评论删了(他默默删他的评论,但没有道歉),然后导致我帮助他理解市场的评论也一起消失不见了。结果就成了,对外界而言,这个对话好像从没发生过,但是我确实是付出了时间和机会成本,感觉很无助。
经常有一些专注以价格为主的技术分析理论的人特别喜欢说我哪做错了,我应该怎么做。我一直在强调技术分析基本上没有错的只是什么时候用的问题。有些适合高波动性,有些适合低波动性,有些适合技术面强的标的,有些是和基本面强的标的。你不能单纯的不区分标的和行情背景,统一的把任何标的都看作是随机游走的折线图。
你跟我做的根本都不是一个标的类型,更不在一个周期下,咱们方法论的基础都不一样。不过随着这种评论区里“教我怎么做交易”事情越来越常见,我就只能回复“好吧,又有人来教周杰伦唱歌了。每个人赚钱的方式各有不同,市场那么大,能够同时容下我们两个,你赚你的我赚我的,我祝你日赚一百万亿第五套人民币”,千说万说,直接祝好就得了。
所以我把之前的文章筛了一下,把一些“短线的理念和中长线冲突的容易引起歧义的”,和我觉得写得不好的或者容易引起争议的全部都撤下来了。这样你们在看到的文章就是我认为还是写得比较不错的留在上面,省得有人吹毛求疵,然后我还生闷气,得不偿失。文章撤下来后,直接避免有人能挑出毛病,直接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就挺好。
有些读者可能对于杠杆的使用有不同的看法(并非挂人,只是针对原文的补充)。我只是以职业做交易的角度来去讲专业交易员的做法,杠杆本质上是对于风险的接受程度的问题。说散户不能急着上杠杆,这当然是正确的,我从来不推荐梭哈。
而有些可能没有读过我置顶的那篇文章,那里面讲的很详细,讲做交易的前提是要能忍能扛,模拟盘半年起步,然后再限定一至两手(即使盈利也不放大手数,就维持一直两手)再练半年打底,最开始练习的时候,要做好准备长时间不赚钱也能有吃有穿。然后做好你所有的仓位都有可能爆仓的心理准备,也因此不要在账户里留太多钱,每个月有一定的盈利,就可以逐步出金(也避免券商跑路或者突发断网等等)。
我文章里说的加上杠杆,指的是每一次操作考虑是否要最大杠杆。不是说人生要最大杠杆,不是说要借钱去炒股/去做交易。这些我讲的都很清楚的,只是有些读者可能没有看过置顶那篇文章。而不带杠杆做交易当然也是能做的,只不过你的仓位就得更大,意味着资金效率降低了。
我之前写过文章说交易理论上不会九死一生,如果你真的知道你在做什么的话你的风险很小,但问题是大部分人是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所以才没钱,所以就无解。而如果你要完全不带杠杆的话,你就需要用较大的资金量,所以说白了还是资金效率的问题。
做交易的基本上都是全职的,你是要稳定出金的,因为国内的认知里无论是炒股还是投资,本质上都是储蓄的延伸(相当于人生中很大的一部分资金)。但如果你要每个月每个季度都稳定出金,同时还能做大你的账户的话,那么资金效率是很重要的考虑因素。
要牵扯到一个如果你不在你擅长的风险小的市场状况下使劲赚,你依然会在不好的市场环境下亏钱的问题。只能说没有经验的人,不知道什么叫清晰的走势,也不知道什么叫“把握”。但是如果有把握,有清晰的走势,那么杠杆率是必须的。
至于杠杆的话,美股期货自带五十倍杠杆,期权根据组合策略的搭建方式的杠杆不固定。由于期货已经自带五十倍杠杆了,所以没有必要额外再加杠杆。在期货的“上最大的杠杆”的本质意思是用你最大的仓位。美股的话,一般券商可以免费给你三倍四倍杠杆。所以和大陆的融券不同,国际市场的杠杆本身是免费的,只是你选择什么时候用的问题。
最后我得再强调,是“每笔交易上”在清晰有有把握的时候加杠杆,不是要堵上人生上加杠杆。而且杠杆从来都不是洪水猛兽。就算你买房你也不可能全款,你但凡要贷款,那都是加杠杆。而每一次加杠杆,都有加杠杆的风险。但如果你不在你人生最有把握的时候加杠杆,那你在没有把握又逃不掉的现实中承受能力只会更差。
如果人生一点杠杆都不加,那除非人的一生运气好到爆棚,否则想富起来就很困难。就连理财都是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只不过你很难在人生中说这件事情我有特别大的把握,而且人生一生也禁不起几次重大失败。
但交易不是,短线的话交易每天都会重复几十上百次,你曾经见过的有即视感的把握大的行情,本质是基于大数定律。还有针对风险,有一些技术理念,可以参考一下这篇文章,由于我曾经已经写过很多次了,就不再赘述了,感兴趣翻翻看。
如何评价峰哥亡命天涯最新一期视频《辍学老哥,从网管到期货交易员,30岁身价1000万》的真实性?
而其实实际的交易账户对应价值很小,因为做交易的本质并不是把钱都放在交易账户里面复利,反而是赚到钱,该出出,这笔钱是不在账户里面复利的。假如你平时规划自己的最大仓位大概是二十手,那么你只要在账户里面留能对应二十手在中等波动性中不会被margin call的资金就可以了。
不是说之前能做二十手,把资金翻倍了之后我要做四十首,再翻倍之后做八十手。你甚至可以理解为每个月我花五百块钱玩刮刮乐,如果刮刮乐赚了8000我就拿出来7500,就留500百块钱下个月再玩刮刮乐,争取“一直挣钱外出,而从不需要用之前拿出来的钱往里面补资金”。
当遇到需要补资金的时候,基本上就说明哪里做的有问题了,不论是削减仓位,歇一歇,甚至回去做两周模拟盘。因为你在状态没回来前不应该往里面补资金。当然,你要遇到行情,你可以增加你的最大仓位,或者针对于波动性的提升可以增加一点账户里面的资金,前提是遇到行情。
但是并不是以“所有资金全部拿来复利”的目的来做的。如果是以复利为目的,我们也不会带杠杆。因此“天天全仓梭哈”的前提就不存在,只有在最有把握的时候短短的做那么一小下,短的从几分钟,遇到极端行情最多持仓两三小时就顶天了。
做交易在大数定律的基础上才能讲“对走势有把握”,在什么样的盈亏比下使用多高的杠杆率。因为在自认为胜率低于40%的行情,做交易是不会提前埋伏的,哪怕潜在盈亏比可能会很高。如果后续的发展使得你认为胜率高于60%以上,你在有一个很好的盈亏比的情况下再做也来得及,单纯因为你的杠杆率足够高,可以仅仅只吃一个明确走势的一小段。对交易而言,最重要的是对短期行情清晰度的取舍。而做投资,你就没有办法做这个取舍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