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凭借其利于理解、便于传播、充分调动情绪的特点,往往与之伴随的都是纯粹的、极端的情绪。此时任何基于理性思考所采取的提前下注都是节奏上的不合时宜。
早上起来看到群里面聊天,有群友提到:“2020年3月9日国际原油日跌27%”,这我是挺诧异的,原油这种全球贸易额超两万亿美元的大宗,单日这么巨幅的下跌?认真的吗?
但细想一下,当年把布伦特从六十多美元干到十几美元,中间的路径我却没有认真去思考过,也没有去复盘过。我很不幸地没有经历过。
2020年春季金融市场那波史诗级的冲击发生时,我正窝在家里写毕业论文。
当时感觉岁月静好,家人们凑在一起打打麻将,然后刷刷短视频其他地方都在整什么活。
即便是在短视频里主播们也都在努力做一些事情,让看客能够乐观一些。当年带大家在家健身的刘畊宏能7天涨粉1000万。
后来我们知道在那段时间里,大部分人在焦虑,但努力保持乐观。金融市场则是另一幅景象,空头在狂欢,而多头则哀号遍野。
尽管我后来进入大宗商品的行业,并把主要目光和精力聚焦在大类品种上,但我确实会自责,懈怠于没有去认真回顾过去的每一轮危机里,大宗商品是怎么在表现。
正好借这个机会好好地回顾一下,也很感激群友能够给出我如此重要的契机。
宏观上的暴力冲击一定伴随着一个利于理解的叙事从酝酿到传播再到高潮的过程,因为只有叙事才能够带来市场的非理性,叙事所隐含的就是理性计算和评估之外的一切夹杂情绪的东西,尤其是恐慌情绪。
我让deepseek帮我整理了一份新冠叙事从酝酿到传播再到高潮的过程和具体的时间节点以及标志性事件。
一、酝酿期(2019年12月-2020年1月)
- 2019年12月:武汉发现首例新冠病毒病例,但初期信息透明度不足,金融市场未感知风险
- 2020年1月23日:武汉封城,市场首次意识到疫情严重性,全球股市小幅震荡,黄金等避险资产上涨
二、传播与恐慌期,全球疫情扩散(2020年2月-3月)
- 2020年2月:日韩、意大利疫情爆发,欧美股市开始回调,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破1%
- 2020年3月11日:世卫组织宣布新冠为“全球大流行”,美股触发一周内三次熔断,道指单日跌幅超12%(3月16日)
三、高潮与波动期,流动性危机与政策应对,极端事件冲击(2020年4月)
- 2020年3月15日:美联储紧急降息至零利率,启动7000亿美元QE,但市场恐慌加剧,美元流动性枯竭。
- 2020年3月23日:美联储宣布无限量QE,全球央行协同行动,流动性危机缓解,风险资产触底反弹。
- 2020年4月8日:武汉解封,中国A股反弹,但全球供应链中断导致科技股(如芯片)持续承压。 - 2020年4月20日:WTI原油期货价格跌至负值,反映需求崩溃与库存压力,能源股暴跌。
四、落幕与常态化,政策刺激与经济分化,复苏与通胀压力(2020年5月-2023年)
- 2020年5月:美国通过2.2万亿美元CARES法案,纳斯达克指数创历史新高,科技股领涨(居家经济受益)。
- 2020年11月:辉瑞/BioNTech疫苗有效性达90%,周期股(航空、能源)反弹,比特币突破2万美元。
- 2021年3月:美国1.9万亿美元刺激计划落地,大宗商品(铜、原油)暴涨,通胀预期升温。
- 2021年12月:美联储宣布加速缩减购债,全球股市回调,成长股估值受压。
- 2022年3月:美联储启动加息周期,美元指数飙升,新兴市场货币与股市承压。
- 2023年1月:中国宣布疫情结束并解除防控,消费与旅游板块反弹,全球供应链逐步修复。
AI幻觉在当前技术下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我们平时使用deepseek也会遇到它塞给我们的貌似正确却具有误导性的结论。
但这里我们不关注细节,时间戳大体上与我的记忆匹配,我们主要关注叙事发展的一系列过程。
所有大类资产都受到了显著的冲击,但我对股市和债市的具体细节都不懂,我们只把目光聚焦在金银铜油当中。
黄金只有在叙事最高潮的时候受到了流动性挤兑的冲击,白银跟随黄金,铜受到的冲击不小,但最受伤的是原油,我们把叙事形成的过程标注到原油的图表中。

从武汉封城开始,A股和与需求挂钩的大宗商品是有联动反应的,当时可能这些市场都充斥着惊恐情绪,而外盘股市此时还岁月静好,尽管在事后的波澜壮阔来看起初的恐慌都只是较小的涟漪。
恐慌情绪消化完之后,全球资产,包括原油和铜都还有大半个月的反弹,抄底者在涌入。
但是2月24日起,当全球大流行的叙事一下子在各大媒体头版报道时,真正的恐慌才开始。
但我们看布伦特的价格,3月2日还有一个4.27%的大幅反弹,也许那时候的人们认为已经冲击到页岩油边际成本了,可以抄底了。
再过了一周后的周一,就是我们这篇文章最开头提的那个,周一开盘布伦特从前一日45.64冲击到了最低32.09。
七千亿刀的QE和零利率都没能挽回流动性,直到fed宣布无限QE才打住。
复盘历史,我们并不是为了刻舟求剑地去指导未来,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市场的参与者在不断地进步和升级,自发去基于历史修正自己的假设和预期。
相似的事情如果出现第二次,那节奏一定会让绝大多数人踩错,但人性永不变,华尔街没有新鲜事,指的恰恰是人性。
这就是我为什么选择回顾20年而不是更早的17年、08年甚至更早的1927年,因为历史不会简单的重复,但人性会。
回过头来看这次,周四那天我们看到了什么?那个事件在凌晨公布之前市场已经充分计价过了,铜和原油从前一天晚上还开始上涨去交易“预期落地”。
甚至于刚开始说10%的时候铜和原油还有一个跳涨的脉冲,而后面细则公布之时才开始下跌。
周四早上,舆情开始讨论,我甚至看到很多“符合预期”、“利空终于落地,多头逢低建仓”的讨论。
周四白天的亚洲时间,美东是晚上,美油低开但横盘震荡,可能恰恰就是这个震荡,吸引了很多多头去抄底,错过了最佳的逃生时间。
当然我们现在是事后诸葛亮。
但我想说的是,起初人们不太当回事,因为盘面低开后在日内看起来好像就稳住了,多头仍然在进场,对他们来说低开是难得的抄底和加仓机会。
但叙事逐渐生成,事件的数据看起来不那么能够激发情绪,因为之前市场有预期所以已经被计价过了,但带有恐慌性词性的叙事就不一样了,看到衰退的字样,谁还管你什么供需紧不紧,抛压从四面八方涌入交易所。
这个周末继续发酵,我这里不做具体的假设,但是大家一定发现事情比想象中的严重得多,叙事很可能自我强化,对应趋势的反身性,大宗商品并不像A股那样早就计价了一切的悲观。
很多时候叙事是很难提前基于现实事件去立刻感知到的,就像20年那时候,身处其中的我们,以及我们身边的人,仿佛没觉得影响有多大,生活一如既往地在过,现在也如此。
但如果要快速地理解现在处在什么时候,或者快速理解接下来的操作需要去警惕哪些风险,我们只需要用一个简单的概念去指代当前——乱纪元。
如果我们明白自己处在乱纪元中,那么所有的想要去抢跑的押注都一定会更谨慎,也一定会对投资的安全操作规程更重视——风险对冲 or 直接止损。
周四那天我还在后悔自己没有用期权去表达短期的空头观点,现在我只庆幸自己还好没有多头持仓。
这几天更加加深了以下认识:
- 在宏观大叙事面前,一切产业的矛盾都要靠边站。
- 宏观叙事主导的泥沙俱下之时,一切基于理性分析所做出的提前押注甚至右侧抢反弹都可能会被淹没。
- 每个高危行业都有自己的安全操作规程,违规操作可能会很爽,但也可能断胳膊断手,投资行业同样如此,面对风险敞口要积极对冲,或者直接止损,绝不要逆着叙事去扛单。
- 即便是黑天鹅事件,从事件产生到叙事发酵的过程,都不是突然完成的。市场会经历一个从不太信到相信再到恐慌的过程,而恐慌一定会大幅偏离“合理”。
我们试图从每一次让人瞠目结舌的行情中去学习和总结经验,但往往很多时候经验在后续会被遗忘,下次还可能犯,但该总结的还是要总结。
恐慌之后总会有黎明,但请一定要活过今夜。祝读者朋友们好运。
附录关联资产的图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