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成长从祛魅开始,直到深刻地理解“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而不是玩笑式地复读这句话。
在交易上,也有很多看起来十分高大上的、深不可测的、带有神秘学色彩的概念,交易者需要一个个地对这些概念祛魅,对提出观点的大佬祛魅,对金融意见领袖祛魅,才能不断精进。
祛魅的过程,就是从“知道”到“深刻地理解”的过程,或者换个神秘学色彩的说法——悟道。
我是一个十分注重基本面驱动的交易者,但我依然严格遵循技术分析,我自己对技术分析的理解,它是投机行业的安全操作规程。
我想先对概念做出我自己的定义,因为不同的人对同一个概念会有不一样的理解,有人会觉得技术分析就是指标,也有人理解的技术分析是看后视镜去占卜预测未来,所以在讨论任何问题之前必须先对齐概念。
我理解的以及本文所涉及到的“技术分析”这个概念,是指在完全抛开现实世界基本面驱动的前提下,给出一组历史价格图表的K线,能够直观地看出来“趋势”的分析方法,不局限在技术指标上。
我们知道很多高危行业都有自己的安全操作规程,比如危化品行业、金属切削机械、建筑工程施工、航空、钢厂、冶炼厂等等,每一条规范和约束的背后都有无数血泪的教训,投机行业也如此。
每个行业都有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随意违规操作的从业人员,他可以每一次都安然无恙,显得很酷,但出事的那一次,他会死,然后会成为别人的事故案例被广泛学习。
投机行业(我指的是投机行业,不是投资,投机和投资是两个不同的范式,本文的讨论仅在投机这一范畴下),投机行业也有很多先辈用亲身经历和经验总结出了很多约束,这些投机的约束形成了投机行业的安全操作规程。
而技术分析,就是投机行业安全操作规程所依赖的载体,操作规程中最重要的两条约束全都依赖技术分析的结论,并分别回答两个问题:什么时候开仓?什么时候止损?
约束一:什么时候开仓?
基本面分析形成了方向性的结论,但落实到交易的进出场上,需要依赖技术分析,因为肯定不能够在显著的下跌趋势中去抄底,否则的话基本面派肯定会在分析形成结论的那一刻就入场了。
约束二:什么时候止损?
这么多年来,从没听过严格执行技术分析的技术派爆仓跳楼的,历史上跳楼的投机者大多是基本面派。因为笃定,所以坚定且自信,但也正因为笃定,才会抗亏扛到爆仓。如果严格遵守投机安全操作规程,基本面派就不会爆仓。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了我在投机这个行业逐渐祛魅的一个过程。
我刚入行的时候,我认为大佬一定是正确的,或者说大佬一定比其他人更正确,所以大佬才能赚到大钱。而且我曾认为投机界的大佬不可能看技术分析,一定是深入产业调研得出的结论,然后一击必胜,一开仓就能引发行情。这很大程度上受到过付海棠的影响,当然,不可否认他是一代大师。
过去的我迷信大佬,迷信金融意见领袖,但账户已经给出了答案,大亏是对投机者最高效的教育。
曾经我也很迷信卖方机构的研究员,毕竟他们顶着名府学历光环,又背靠高大上的大机构,但市场在我的投机经历中给我的教育已经让我完全祛魅了,我现在既不迷信也不拉踩,客观去看待。
我现在认为在投资行业研究员就像理论学者,他们可以基于很多生产和贸易上的细节给出很多猜想,并准备多空两套观点,涨的时候就写多头观点,跌的时候就写空头观点。
研究员的这种左右摇摆两头下注并没有什么过错,如今的市场效率奇高,导致绝大多数时候都有着多空两套完全合乎情理的逻辑,极少能产生逻辑的排他性时刻,很多时候完全是看市场中哪一方的力量更强罢了。
而交易员则更像古早在诺贝尔实验室捣鼓炸药的实验学者,勇敢且谨慎。
我以前很崇拜一位棉花研究员,后来他隐到幕后去了,我曾经认为他是全世界最懂棉花价格的那极小一小撮人,尽管他如此厉害,但我统计过他数年跨度上的40次前瞻观点,其中都有6次方向看错了。这个成绩放在多空摇摆的卖方研究员群体里实际上已经超神了,但也不是百分百正确。
所以如果完全基于基本面的笃定去投机交易而无视安全操作规程,那迟早触电身亡。
回到正题,我理解的技术分析,就是投机行业安全操作规程所依赖的载体,交易者遵守操作规程十分重要,这是无数先辈们用血泪总结的教训。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