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应该是第三次读《股票大作手回忆录》,感受与前两次大不相同。我印象里,第一次阅读是在大学的图书馆里。当时把图书馆里F区关于股票的书大多翻了一遍,这本书也不例外。但第一次囫囵吞枣快速翻过去了,没有留下什么感受。
第二次是自己身在市场中,账户资金曲线在往下走,看到网络上很推崇这本书,就在微信读书APP中快速地翻了一遍。现在还能在APP上找到当时标记的很多划线以及点评,但我竟然一点印象都没有。
翻了一下微信读书上的笔记,我做的是这样的书评“第一人称叙事讲述还是蛮有意思的,现在的投机跟那个时候的投机好像也没有什么区别,全书传达的核心思想还是突破入场做趋势、浮盈加仓、严格止损,以及远离投机”。
林广茂在他的操盘笔记中提到过“知道”、“悟道”和“得道”分别是怎样的境界。在第二次读利弗莫尔回忆录所做的笔记中,关于“顺势”、“严格止损”这样的理念,我以前都仅仅停留在“知道”的程度,我与其他大多数市场参与者一样,都只会复读。我们知道,但我们未曾做到。
我第二次的笔记中还有“要能拿得住趋势的单子”、“呆若木鸡”、“右侧顺势开仓”、“市场节奏踏错了,做早了会做错,做晚了会错过,所以即便方向看对了也依然亏钱”,我当时看书时都“知道”,但并没有什么用,仅仅是知道并会复读罢了。
这第三次读,我买了纸质书,用笔直接在书中做标记和笔记,又有了不少的收获。这次我想,对利弗莫尔的交易体系有了一定程度的“悟道”,比如对于趋势的观察,在学习理解并吸纳了技术分析后,现在能够有自己的趋势判断并容许判断出现一定比例的错误。
过去我对技术分析有偏见,现在则不是,我努力吸纳一切管用的方法。
利弗莫尔没有直接地明确地量化地说明如何判断趋势,但我们大体上可以理解他的判断方式以及入场方式。
比如如何判断哪边是阻力最小的方向?利弗莫尔的方法是先拿一笔单子去试盘,如果卖单能够被立刻消化掉且滑点很小,就说明买盘更强;反之如果收到的回报单滑点拉得很大,说明买方根本就没有什么买入力量,此时就可以大举做空。但现在,这种做法已经没法实施了。
进场点位方面,利弗莫尔采用的是突破后再买入,并不会在回调中去买,也不会在反弹中去做空,这是真正的顺势——顺大势同时顺小势
。
此外利弗莫尔没有提到止损点位如何设置,毕竟那个年代还没有K线的展示方式,但他砍仓基本上十分丝滑,除了棉花那一仗浮亏加仓还扛亏损单导致第三次破产外。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利弗莫尔实际上是基本面分析定方向,技术分析择时找点位,技术分析止损的手法,并不是简单的图表派,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之前总以为他是纯技术分析派,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产生的这样的偏见。但对于利弗莫尔来说,盘面永远第一。
总的来讲,大佬也曾经扛过单,也曾经浮亏加仓,也曾经含泪止损并亏损掉90%+,折戟棉花的那一章很有教育意义。
常看常新,是因为人在市场中,总是会不断地增加新的体验产生新的感悟,这次的阅读有很多感同身受之处,期待不久以后第四次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