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久期标的投机交易的范畴中,绝对不要被长期逻辑的相对高确定性麻痹,而忽视和掩盖了短期逻辑择时的必要性,否则容易被温水煮青蛙。
交易就是“试错-等待”的过程,并没有什么确定性可言。事后的合理性并不代表事前的确定性,这意味着每一次交易都是一次新的试错,历史经验并没有那么管用。如何保持心态平稳,赚了钱不飘、亏了钱不气馁,才是每位交易员的必修课。
择时依赖短逻辑
今天又回顾了一下交易,橡胶17000是牢不可破的铁底吗?需求定价下明显不是;工业硅421的12000是铁底吗?11000是铁底吗?10000是铁底吗?交割新规之后工业硅553的12000是铁底吗?11000是铁底吗?10000是铁底吗?明显都不是。事后看价格跌到多离谱都是合理的,但在事前来看任何支撑都不是确定性。
更长期的逻辑来讲,产能周期转向下橡胶底部抬升、工业硅亏损产能出清利润回归价格抬升,这都是确定性事件,但是在换月升水和杠杆面前,这种逻辑不具备指导短期交易的价值。
必须密切观察跟踪短期内一些潜在的交易机会,长持来自于短周期上做对且有浮盈,成功交易的关键在于耐心等待合适的时机。
研究无法指导交易
研究无法直接指导交易,有些研究甚至把问题复杂化,以此来标榜自己很懂。
有时候市场只需要简单定性然后观察等待,不需要太多复杂的分析,关于市场的内容太多了,重复且无用,会造成信息过载。作为trader会自己观察跟踪市场,会自己搜集信息就足够了。
除了场外信息,市场结构能够告诉我们很多信息,作为trader,市场本身的信号才是最值得重视的,远比场外信息重要,trader需要对市场本身的结构有感觉。超额收益不来自知道消息,而来自理解市场如何消化消息。
市场逻辑混乱的时候、市场分歧很大的时候,按图施工比拿逻辑扛单更有效。
但是需要注意,绝对绝对不能把按图施工理解成了预测。趋势线、形态、关键位等技术手段,不是用来预测市场的,而是用来帮助管理交易的,管理止损,管理进出场。
以及,技术手段真的没有那么神奇,如果节奏能判断对,随便找个均线系统来入场都是ok的。优化技术手段没有那么高的边际收益,精力还是要集中到对方向对节奏的博弈上。
交易是对心灵脆弱面的修修补补
trader的第一课是耐心,并不是所有品种都要去做,也不是每个交易日都要去参与,大多数时候做交易就是在等待,写一大堆文字来给行情找补是分析师做的工作。
做单要有逻辑,基于预期 / 驱动 / 叙事 / 趋势
做单,但千万不能忘记最重要的是对预期的证伪
、驱动的减弱
、叙事的落幕
、趋势的终结
的跟踪和判断。开仓前一定要想清楚如何证伪开仓逻辑,然后才能下单,如果想不清楚如何证伪,则应该管住手。
入场前的分析阶段,逻辑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入场后,赔率才是交易中最关键的,而非所谓逻辑,持有头寸的时候盘面是唯一,如果过于坚持逻辑就会出现逆势扛单的傻操作,trader的困境在于需要不断地去做决策,这也是trader的痛苦所在。
没有高赔率的高确定性是鸡肋,没有高确定性的高赔率是赌博。
做期货大体上的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经常小赚,偶尔大亏 → 不懂止损,也不止损,会扛单,扛回来了浮盈一点就跑,所以会小赚大亏,最终亏大钱
- 第二阶段:经常小亏,偶尔小赚 → 被市场教育了,知道止损了,但拿不住盈利,知道止损了所以不会大亏,但常常小亏,最终还是亏钱
- 第三阶段:小亏小赚,偶尔大赚 → 知道止损,也能够拿的住利润,实现小亏小赚基本打平,最终由大赚的单子实现资金的上台阶
亏亏赚赚是常态,只要不大亏不深套就好,认识到这一点,投机的事业才算入门。
trader的核心能力:
- 分析能力:供需分析、技术分析、避免偏执
- 交易能力:介入能力(顺大势逆小势,重仓搞起爆点)、及时纠错、做对长持、主动跟踪(先分析,再参与,看反馈)、被动参与(先参与,看反馈,再分析)
慎用保护性期权策略
单边头寸+止损的策略,适用于趋势明朗、顺势而为,顺大势逆小势。
单边头寸+保护性期权的策略,等同于使用平值期权构建合成期货+买入保护性期权,等同于组合价差+单边买入期权,适用于波动较大的场景,单边用于押注组合用于收取权利金降成本。
但需要指出,单边头寸+保护性期权的策略并不如直接带止损来得更好,因为如果关键位被突破了,则方向就被证伪了,此时直接止损的损失会更小。如果用保护性期权来限制风险敞口,一方面支出了权利金,方向如果正确则收益要减去权利金,收益会更小;如果方向不正确则止损的幅度会更大。
因此,如无特别的必要,慎用保护性期权来限制风险敞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