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楽坂雪紀的投研笔记

呐、现在可以和你见面吗?我、等着你哟......

0%

交易感悟(5):重势不重价

重势不重价

重势不重价,这句话隐含了交易中的很多基本原则,比如要顺势,严禁逆势扛单;比如要止损,严禁浮亏加仓;比如反对恐高情绪和抄底情结。

逆势没有问题,顺大势逆小势找入场点可以把止损幅度缩小;

单独扛单也没有问题,除非是tick级高频,周期稍微大一点开仓进去都会存在短时间的浮亏。

但在投机交易中逆势扛单就完蛋了。

浮亏没有问题,加仓也没有问题,但浮亏加仓就是大问题。

投机交易与价值投资完全不是一回事,后者讲究越跌越买做薄成本,前者讲究顺势而为逆势止损。

逆势扛单和浮亏加仓在投机的范畴内都是最坏的习惯,顺势扛单和浮盈加仓才是好习惯。

但机械般地复读止损并不能赚到钱,严格止损没有错,但止损就是亏损,不断地止损就是大幅亏损,这和扛单也没啥区别

浮盈不是盈,但浮亏就是亏。浮盈的利润如果留不住就不是自己的,所以浮盈应该尽可能保住。

敬畏风险

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风险,在知乎刷到一个帖子,如何评价初中生自己制出八个马赫环?

有一位网友回答了:“玩能材的和玩化学品的未成年人,普遍而言不太敬畏这些东西,风险偏好又很高,还不能劝,越劝越逆反”

底下还有评论:“有老电工,也有胆大的电工,但是唯独没有胆大的老电工”

投机这个行业也是如此。有老期货人,也有胆大的期货人,但是几乎没有胆大的老期货人。

前不久家里买了一把新的菜刀,旧的菜刀有点切不动肉,于是洗碗的时候洗新菜刀切到了手。每天洗碗已经养成了肌肉记忆,固有的洗菜刀流程的肌肉记忆与新菜刀不匹配,再加上分神了,于是就伤到了手。

一个品种上的操作经验,一段时间内的操作经验,换个品种、过段时间就失效了,市场逻辑总是在不断变化,一分神就容易伤到手,如果再松懈大意,没有带好止损,就更容易翻车。

因此任何时候都要敬畏风险。

警惕机械性地复读基本面、复读技术分析

网上冲浪刷到一条讨论,关于基本面和技术分析的有效性。随着涉水越来越深,确实发现通常概念上的基本面确实没啥太大作用。

且不说自己做的平衡表有多失真,就卖方机构的平衡表,结论跟看图划线也没差。

机会总是出现在预期之外,出现在各种卖方报告的风险警示中,预期内的逻辑,几乎都已经被抢跑完成了计价

基本面屁用没有,我都不说你有没有自己做过平衡表,大部分人都属于做棉花都不舍得买张机票到新疆考察个把月。

当然哪怕做到这步用处也不算太大,绝大部分现货商做期货依旧亏损。不独自诩研究基本面的散户,市场上70%的研究员和卖方都是一坨粑粑,我已经非常客气和克制了。

商品市场中,价格的最终走向取决于能够进入到交割的那批玩家,取决于各个行业的产业巨头。

力拓、必合必拓、托克、嘉能可、高盛、中粮等这些大佛会用数月时间对品种进行宣传造势,而他们会在几天内迅速了结头寸,你能看见的多空消息都是被精心包装后的八手消息了。

更别说发改委这尊唯一真神,几张轻飘飘的纸就可以击碎所有逻辑,一言生,一言死。

对散户来说,价格反应一切是符合逻辑的,散户没有那么及时的消息面来源,散户能够接收到的消息总是滞后于价格,某个品种有异变就是背后力量启动了,此谓之曰技术面,然并卵。

技术面卵用没有,或者我换一种措辞,技术面是基础中的基础,入门中的入门,最终在你交易系统中的占比不会超过20%。你随意拉个有证的交易员过来都能从技术面给你讲的头头是道,光知道这些有啥用?扔到市场中10个里有10个都是亏货。

常见的技术分析都是K线理论或者MA均线的变种和延伸,随便搞个免费的软件用这些跑跑数据,每一个都完美符合。

废话,如果连历史回测这关都过不了也不会成为主流理论。但实际应用起来要么充满了假信号和假突破,要么就是延时和滞后性拉满。

高频,高胜率,高盈亏比是不可能三角,最多三选其二。

这个市面上牛鬼蛇神众多,谁都敢出来说两句,但是我确实知道一些非常优秀的交易人,会出于各种原因分享一些实在的干货和心得,但是由于彼此的底层交易逻辑不同,某些判断会彼此打架,这很正常。

比如日内的都止盈了,波段的还在轻仓试错呢,波段的都止损离场了,做趋势的正摩拳擦掌准备重仓干进去。

不要妄想能吃到市场的所有钱,你只能赚到符合你交易系统的部分,试图兼容两种逻辑的下场都很惨,没有例外

做交易最终选择哪条路容易成功,就是符合自己性格特征的。所有的交易逻辑都得符合自己的性格特点,做右侧交易的就不能有恐高症。

看的对和做的对是两码事,做对和赚钱也是两码事,轻仓做和敢重仓做又是两码事。

恐高的心理分析

关于恐高,我在施瓦格的《期货市场完全指南》第十二章开头找到了完全相同的论述。

由于很多原因,等到趋势展开并得到确认后,自己没有及时在趋势展开前上车而纠结要不要补票上车,比如:

  • 趋势展开前没有跟踪市场
  • 为了获得更有优势的价格而徒劳无功地等待,但是回调没有发生
  • 之前怀疑趋势的可持续性,但是趋势展开后又恐高而不敢上车

这种心理不是个例,很多trader特别恐高,施瓦格给了心理学角度的解释:在趋势已经完全展开后建立新的仓位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承认自己的失败,即便交易盈利,trader也知道如果早些行动的话盈利本可以更大

以及害怕追涨杀跌,追进去就被埋了。甚至面对市场方向有很强烈的感觉时,trader又会想“我已经错过了很多行情,这个行情错过也无所谓,下次再努力抓住”,然后等到下次,又陷入了“价位有优势时怀疑趋势 → 趋势展开后恐高不敢追 → 陷入后悔 → 无所谓下次再努力”的怪圈里

这种心理的本质是害怕亏损,拒绝亏损,期望每一次开仓都能必胜。这样的心理很容易导向扛单和浮亏加仓

追随趋势需要其他东西壮胆,比如有关键位提供支撑、比如相对明确且较小的止损、比如盘外突发消息、比如基本面矛盾强烈等。

  • 如果认为一个大的交易机会存在,不要执着于一个略好的进入价格。一个错过价格的盈利潜力可以抵消50个略好的交易价格。

  • 不要因为错过了一个新趋势的第一阶段,就放弃交易那个趋势,只要定义了一个合理的止损点,都能上。(比如棕榈油、氧化铝)

  • 永远不要对持有的仓位过于自信,即使有着很大的浮盈,也要时刻清醒什么时候退出。

  • 止盈了部分或全部头寸后,如果预期发生改变,价格继续突破使得趋势延续,应该制定新的入场计划,不能被“价格没有回撤到我止盈的位置”的思想束缚住。不能在一个稍差的价格进入很可能导致错过大趋势的主要部分。

作为以基本面壮第一次胆的trader,我觉得经常读一读《期货市场完全指南》第二十一章十分有必要,基本面分析的14个常见错误:

  1. 忽略绝对价格谈多空,价格本身才是最大的基本面
  2. 将过时的已经被市场计价的信息当作新的信息分析
  3. 基于简单的同比来做出判断
  4. 完成基本面分析后立刻建仓。基本面分析的交易员需要时刻提防自己在完成分析认为市场超涨超跌后立即建立头寸的倾向
  5. 对消息影响供需的判断只有定性而没有定量。10万吨的大豆损失可以忽略不计
  6. 忽略了时间因素,因果关系横跨较大时不会立即被盘面定价
  7. 陷入价格不会大幅低于生产成本的误区
  8. 推导逻辑错误得出不当的推论
  9. 同比多年前的数据时忽略了通胀因素
  10. 忽略了预期。市场经常对下一年的大豆播种预期比当前的基本面现状更重视
  11. 忽略了季节性因素
  12. 盲目相信某些强大主体能够实现价格目标
  13. 基于不充分的数据形成结论
  14. 混淆了需求和消费的概念。消费是一个商品被使用的数量,由价格决定,进而被供给和需求决定;需求指的是在一个价格水平某个商品将会被使用的量,和供给一起决定价格。供给和需求一起决定价格,而价格决定消费的量,消费是价格的结果

基本面分析与技术分析结合起来,依赖一些重要的交易规则:

  1. 永远不要过于死板地坚持基本面观点。基本面分析应该被用作第一步来确认市场是否高估、低估或估值合理
  2. 将基本面分析视作判断市场是否偏离实际情况。一旦基本面分析确定后,技术分析因素被用作可能的确认分析
  3. 一个有效地交易方法除了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外,还需要包含资金管理。

一不留神又在复读基本面复读技术分析了。实战中的基本面分析总不是这么单调喊喊概念就能成事的,半吊子的平衡表不如不做,不然基本面分析还不如看图施工,有网友总结要形成深度思考的能力。

对深度思考的定义是,当一个策略思路形成时,敢于把自己大部分储蓄放在这个策略上,对可能的风险进行了各种推演,对可能的收益空间进行了充分的估计,做错了,大致亏多少,做对了,大致能够赚多少,都是心里有底的,即便是极端不利情景出现,自己也想好了应对之策。策略思考,达到这个程度,才算是完成了。不敢拿自己的大钱下注的泛泛的思考,很容易形成表面文章,这对于我们投研能力的培养是长期不利的

(最后补充一点我自己的感受)别管基本面再怎么扎实,不要和央行作对,不要和政策作对。他管你这那的,要牢记“搞不好就关掉”,请看VCR:

唯一真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