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楽坂雪紀的投研笔记

呐、现在可以和你见面吗?我、等着你哟......

0%

从叙事的角度去理解趋势交易

过去我一直在试图弄明白关于“假设、叙事、预期、路径、因子”这些概念中,哪个才是trading所围绕的核心,春节期间在家好好地梳理了一下这五个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和逻辑传导,但依然还是纠结叙事与假设哪个才是交易的出发点。

近期关注的公众号 交易员LQ 写了一篇文章《Trading is about narrative》来论述叙事是复杂市场环境中最重要的东西。“市场的本质是传销”——交易员LQ用这样一句简短的话直指本质地概括了换手是投机的根本目的。这篇文章解答了我前面那个疑惑,使我豁然开朗。下面来好好学习一下这篇文章。

假设 → 叙事 → 预期 → 路径 → 因子的相互关系

交易即叙事,学习《Trading is about narrative》

对于如何精准地概括市场,我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定论,但有个事实我很清楚:如果这个世界突然发生了某个重大事件,当起初消息满天飞,我们还不知道这个消息是真是假,也不知道到底这个事件会产生多大影响的时候,我们只需要看看资本市场的反应。即市场的反应比任何分析师都领先且靠谱,价格是市场参与者用真金白银投票出来的。

交易员LQ在这篇文章中对市场有更深刻的概括:市场的价格形成是一个群体决策的结果,但市场往往在短时间内只关注一件事,这件事一般可以被理解为主流偏见,这种偏见可以是基本面、消息,甚至可以仅仅是基于对未来的某种想象

事实和数据很难引发群体共识,而好的故事可以。将抽象的假设转化为便于传播的故事进而形成市场共识,通过故事来降低认知门槛,这个过程就是叙事

可传播性、低认知门槛的特点,决定了叙事一般都隐含情绪性和煽动性,当这些情绪通过各种市场参与者投射到市场中,就会出现价格大幅偏离基本面的表现,此时叙事本身就可以阶段性地脱离基本面来驱动价格,直至隐含假设被阶段性证伪引致叙事的崩塌。

继续学习,文章中作者将叙事分为三个阶段:

  1. 一个新叙事的酝酿:在充分计价完利空后 → 少数敏锐的市场参与者开始讨论某些利多的假设 → 逐步通过头寸表达假设 → 空头的存在使得价格经常出现回调 → 价格震荡上涨触及某些关键位 → 标的被各类监控系统关注 → 更多的市场参与者开始研究这一标的 → 标的背后的某些假设被更多市场参与者接受 → 更多的头寸表达 → 价格上涨触发CTA和趋势追踪策略入场 → 叙事开始传播 → 反身性开始体现:叙事引导集体预期,预期带动价格变动的趋势延续,价格反过来强化叙事
  2. 叙事极致的传播带来叙事的高潮:叙事病毒式传播 → 越来越多的追随者入场 → 反身性强化价格 → 叙事深入人心,价格几乎完全计价了叙事
  3. 叙事的落幕:叙事的极致传播形成了价格的顶峰,大多数市场参与者习惯了价格惯性,每次回调都会有不少参与者抄底,此时再入场去做多叙事的风险回报比极差,而反向的策略可能会有更好的回报,但最终都会完成换手。

当我们顺势去参与的时候,不是简单地划划线划止损就干进去了,重要的是首先识别到趋势,再去理解趋势背后的叙事,最后判断当前叙事走到了什么位置,如果叙事已经快要落幕了,此时一股脑干进去只会平白无故多一笔止损

作者还着重强调了这样一句话:

叙事分析不是研究你认为什么故事重要,而是要理解市场认为什么故事重要。市场常常会忽视你认为关键的事实和变量。比如,你可能担心美国的预算赤字,但如果其他人都不在意,那么这就不该成为你当前美元叙事框架中的重要部分。你可以把它标记为"可能在未来变得重要的潜在叙事",但当没有人在讨论、市场也没有对此作出反应时,就不要过分执着于它。

读完全文,收获颇丰。


把叙事转变为交易,学习《三步把“白宫吵架”化成交易策略》

纳兰容客在他的公众号也发了一篇文章《交易员的自我修养:三步把“白宫吵架”化成交易策略》。纳兰容客是我很敬佩的交易圈前辈,他的这篇文章也值得认真学习。

摘录文中的金句。

  1. 在前面我们已经理解到趋势性的行情是由叙事推动的,叙事即趋势。纳兰容客在这篇文章中,明确地提出:交易员对于事件的解读,不该充满价值评判,不是应然如何、谁对谁错,而是要理解叙事、理解逻辑,根据逻辑推演叙事在未来如何演绎、如何应对

  2. 把叙事转变为交易的过程,就是观察并理解叙事(找到趋势)、拥抱叙事(以合理仓位参与趋势)、告别叙事(在叙事崩塌前及时下车寻找下一个趋势)

  3. 全球宏观是叙事,宏观交易的第一步是发现/挖掘可以形成“叙事传染”的炒作题材,第二步是在题材成为“叙事流行病”的时候不断加仓,直到发现下一个叙事传染的题材。

  4. 叙事的关键在于“叙”,而不是“事”,事实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讲故事、故事如何传播。这样的机制下,在宏观交易者眼中:叙事基于事实,情绪放大事实,叙事传染形成趋势,叙事流行病固化趋势。

  5. 复盘是交易员的基本功,复盘的重点是叙事和逻辑,进而在判断未来变化、应对重大变化时取得概率优势

如何识别叙事的终结和转换并及时下车?

  1. 叙事极致传播(媒体效应):媒体效应是个信号,当大众娱乐媒体都来关注黄金,交易员的黄金多头就该考虑获利了结。媒体效应配合价格信号(价格反复冲高乏力、利多不再创新高)可以把握更好的离场位置。

  2. 仓位打到极端状态(增量资金匮乏):某个叙事传播广泛后,资金一拥而上,头寸推到极致位置,增量资金匮乏,这时候叠加利空不跌或者利多不涨的反应,基本可以判断,是头寸极致、变盘在即了。极致多头可以作为平仓离场的信号。

  3. 叙事和价格走势背离:隐含范式的转变,旧的叙事已被充分计价,新的叙事正在形成。


没有想好这篇文章应该起什么名字,我就问了deepseek这样的问题:“请翻译Trading is about narrative这句英语,要求信达雅”,deep seek给了我这样的回答:

"Trading is about narrative"的翻译需要兼顾三个维度:既要准确传达"叙事主导市场运行"的核心逻辑(信),又要体现金融市场的动态博弈特征(达),还要赋予中文特有的韵律美感(雅)。以下提供五种译法并解析其内涵:

  1. 直译升华版:交易即叙事。保留英文原句的简洁性,直指金融市场由叙事驱动的本质。呼应文中"市场只关注一件事,形成主流偏见"的论述,强调叙事本身就是交易活动的内核

  2. 语境重构版:交易之道,叙势为要。通过"势"字融合趋势与叙事的双重含义,暗合文中提出的"三幕剧"理论框架。"势"既指价格趋势的物理形态,也暗含叙事传播的动能势态,契合"价格与叙事存在反身性互动"的论述

  3. 动态意象版:市传心语,价应声动。用对仗结构展现"叙事传播(传心语)→价格响应(应声动)"的连锁反应。对应原文"故事推动价格变动,而价格变动又强化故事"的闭环机制

  4. 哲思提炼版:众念为市。以四字文言提炼群体共识塑造市场的核心观点。浓缩文中"市场是群体决策结果"的核心判断,每个字对应:群体(众)→认知(念)→构成(为)→市场(市)

  5. 隐喻再造版:交易如戏,叙事作幕。借用戏剧结构比喻市场周期,呼应原文用"好莱坞三幕剧"解构行情的分析方法。将"幕"同时解读为戏剧章节(叙事阶段)和幕布(价格遮蔽真相),暗合"叙事顶峰即真相显露时"的警示

建议根据使用场景选择译法:学术讨论可用"交易即叙事",投资教育适合"交易之道,叙势为要",文化传播倾向"市传心语,价应声动"。这些译法均基于原文对市场叙事三阶段(酝酿→高潮→落幕)的剖析,既保留核心逻辑,又注入中文特有的意象表达。


最后,附上全文,作者:交易员LQ

Trading is about narra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