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楽坂雪紀的投研笔记

呐、现在可以和你见面吗?我、等着你哟......

0%

【玻璃复盘】优秀的策略案例学习

春节后在玻璃上试了两笔多单,都被打止损了。第一处的多单是很不应该的,为什么开在这里?大概是我流程出了问题,下跌趋势没有被破的情况下去抄了底,最后自然而然地就被打止损了。

第二笔多单是看到价格触及1250区域了,心理上的关键价位,此时基本面不见好转,库销比低、库存高,但是小时线上出现了longbar信号,所以试了多单。但问题与第一笔一样:方向判断错误

如果是定性为下跌趋势的反弹,那必然不能在此处开多单,或者短多参与一下有点利润就跑。

再回顾一下这里试多的逻辑:产销很差但认为盘面价格已经计价了这部分利空;两会前政策窗口期可以搏一搏政策升水。归根结底这笔单子是在赌政策,但是交易政策确实飘渺,什么时候有效、什么时候无效,还真没有个肯定的答案。这大概是很多大佬回避政策交易的原因吧。

今天商品都跌得稀里哗啦的,沪深300也是跌,还是希望能从中总结一些经验教训,试着总结一下:政策交易只适用于在整个市场都对其没有充分预期的时候,或者股市超跌时市场自发去形成政策预期的可能性,从而吸引抄底资金。换言之,如果所有参与者都知道某月某日有重要会议,那这个会议的所有逻辑都会被提前交易掉

再次回顾:比如11月就有很多机构开始发文前瞻两会的政策有多大,卖方机构几乎都参与者这样的预测活动,于是自然而然地,盘面必然已经计价完了,交易员都已经有心理预期了,比如基准假设就是大摩那一组数据。

所以面对政策窗口,要么直接离场观望,规避政策炒作的时间窗口;要么基于基本面逻辑筛选多空组合持仓来对冲可能的冲击。绝不要对一个已经被充分计价过的政策时间窗口进行预期交易。

简言之:政策炒作窗口,要么空仓规避,要么基于基本面多空组合持仓应对潜在冲击

玻璃复盘

还是重新审视一下流程:

  • 第一步一定是先判断趋势,从宏观和基本面找线索,趋势方向判断对了,应该得到行情的定性:单边上涨/单边下跌、震荡上涨/震荡下跌、区间震荡。定性极其重要,如果定性都错了,操作很难做对。
  • 第二步是找到关键点位,然后等待行情回调尽可能向关键点位靠拢。
  • 第三步出现右侧的见位信号,壮好胆然后带上止损坚定入场。
  • 第四步等待被打止损证伪逻辑,或者等待利润的产生。
  • 第五步分批止盈。

操作的核心是在【关键点位】上带上【合适的止损】【赌一把】,关键点位不是一个孤立的点,而是一个价格区间,关键点位本身已经隐含了胜率、盈亏比和低频率。

但操作前的分析更重要,分析的核心我认为是判断当前所处的位置,能够对行情做定性,到底是区间震荡、还是震荡涨跌、还是单边涨跌,到底是在行情的中部还是已经到了行情的尾部。这个最核心的问题有结论了,才好做出策略的选择。

另外我还需要克服恐高情绪抄底情结。这个得慢慢来,需要不断地心理暗示。

最后来看两个其他交易员的策略:

玻璃定性为下跌趋势,阻力区间在前期1320附近,止损放在1350,当价格反弹触及1300附近时试空,并将目标放在1240-1185区间。

玻璃试空

焦煤定性为震荡下跌,前高在1169,而前期下跌的起点在1150,所以当价格反弹到1125-1130附近时,选择试空,止损放在1150。

焦煤试空

作者给出了如下解释:

从大周期判断趋势的方向,一是看图表,周线上看盘面震荡下行,价格每一次反弹高点都在下移,形成规律,规律即趋势(未来事物发展的动向);二是看基本面,库存高企,房地产需求疲软,两者共振只需要等技术面反弹到位。

二是看短期反弹逻辑,玻璃属于建材,波动主要跟随板块龙头品种螺纹,螺纹宏观属性极强,跌到一定低位,有政策利多加持,宏观资金就喜欢做多,在预期下导致玻璃跟随螺纹反弹,价格企稳都是从小周期开始的,而小周期又要服从大周期,即上涨不破大周期阻力位都可以先定义为反弹。

三是看盘口持仓,近段时间上涨基本靠减仓,下跌又大部分时候是增仓,意味着可能还是空头控盘(主动性)

三者相结合,等反弹到关键位置,带个小止损,此时策略或许就有较为正向的盈亏比。此分析框架,适用于任何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