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楽坂雪紀的投研笔记

呐、现在可以和你见面吗?我、等着你哟......

0%

分析:假设 → 叙事 → 预期 → 路径 → 因子的相互关系

假设(Assumption)与叙事(Narrative)的关系并非简单的先后顺序,而是动态交织、相互塑造的过程。

叙事(Narrative)与预期(Expectation)之间的关系是双向反馈循环:叙事构建认知框架,引导预期形成;预期又通过行为反馈重塑叙事。

预期(Expectation)与潜在路径(Potential Paths)的关系本质上是主观认知与客观可能性的动态耦合。

假设 → 叙事 → 预期 → 路径 → 因子的相互关系

逻辑链:假设为基、叙事为表

假设是分析的起点

假设是基于历史规律、理论模型或数据观察提出的前提条件,通常隐含在分析框架中。

e.g. 若投资者假设“通胀具有黏性”,则会进一步推导出“实际利率长期为负”的结论,进而形成黄金抗通胀的叙事。

叙事是假设的具象化

叙事将抽象的假设转化为可传播的市场共识,通过故事框架降低认知门槛。

e.g. 假设(央行缩表会压制黄金) → 验证条件(FED资产负债表变动与金价的相关性) → 叙事(量化紧缩是黄金的克星)

市场实践:双向互动关系

  1. 从假设到叙事的典型路径:当某些决定性事件产生时,专业投资者先提出假设,随后市场形成叙事。
  2. 从叙事到假设的双向塑造:突发事件或情绪驱动短期波动时,叙事先于严谨假设出现,倒逼投资者反推隐含假设,修正模型。
  • 有效市场假说视角(假设主导):假设提出 → 数据验证 → 叙事扩散
  • 行为金融学视角(叙事主导):叙事兴起 → 假设重构 → 事后验证
  • 复杂系统视角(双向反馈,假设与叙事构成正反馈环):新假设提出 → 局部验证 → 叙事传播 → 资金流入改变价格 → 价格变动强化假设

认知陷阱

  • 叙事惯性陷阱:过度依赖历史叙事(e.g. 利率曲线倒挂必衰退)
  • 假设刚性陷阱:忽视变量间的非线性关系
  • 数据过载陷阱:被高频噪声干扰决策
  • 假设突变陷阱
  • 路径依赖陷阱

关键洞察

  • 风险控制点:警惕“叙事-预期”循环导致的认知泡沫(e.g. 房价永远涨)
  • 通过证伪旧有假设打破叙事惯性
  • 决策方法论:用潜在路径分析反推叙事的合理性

通过对“假设 → 叙事 → 预期 → 路径 → 因子”的梳理,交易者可以更系统性地捕捉:

  1. 趋势机会:叙事与预期一致性强化形成正反馈
  2. 反转信号:实际路径持续偏离预期的阈值
  3. 套利空间:不同市场对同一个假设定价出现分歧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