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楽坂雪紀的投研笔记

呐、现在可以和你见面吗?我、等着你哟......

0%

观点是最廉价的,对一切金融意见领袖祛魅——读《纳兰容客文章集》学习笔记

理论派分析师与实干派交易者之间、投研分析与实战交易之间,隔着很大的鸿沟,脱离交易之外分析起来都头头是道,似乎自己的观点都能经得起市场的检验,但一落实到交易,资金曲线疯狂打脸。

读纳兰容客的公众号文章,很多篇文章开头第一段就能直观地感受到这是来自市场交易者的肺腑之言,深受启发,纳兰容客是真正的实战派,这里摘录了一些金句。


《决定美元涨跌周期的神秘指标——看美元强弱,谁主沉浮之周期篇》

该文章主要讨论了汇率的分析框架,先给了两种比较简单的分析框架:

  • GDP周期论:美国GDP占全球GDP的比例高时,美元走强,逻辑是一国的经济相对强势则其货币也相对强势。但GDP数据本身就是美元计价的,因此GDP占比变动是美元变动的结果而非原因
  • 加息周期论:逻辑是汇率由两国利差决定。美联储的利率周期引领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央行,美联储率先加息时,美元走强;美联储率先降息时,美元走弱

两国利差定价汇率从逻辑上能说得通,但作者提到:“利率对汇率确实有影响,但不是美元大周期形成的决定性力量,因此无法把利率周期作为一个稳定的标靶来确定汇率的涨跌与转折。利率周期对汇率交易有用,但需慎用”。

一个理想的指标需要满足逻辑上先验、周期上匹配、时间上领先:

  1. 在基础逻辑上,它能够解释美元强弱变动
  2. 在时间长度上,它和美元周期的波长相匹配
  3. 在同步性上,它的顶和底能够稳定地领先于美元的顶和底

作者找到的指标是DMEM指标:MSCI DM和EM之差,即MSCI发达国家股票指数减去新兴市场股票指数。该指标展现了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证券市场的相对强弱,其代表了资金在全球的流向。

DMEM升高,意味着资金由新兴市场国家回流到发达国家,美元上涨;DMEM下跌,意味着资金持续由发达国家流出到新兴市场,美元下跌。

全球化进程中,证券市场最敏感,它的资金流向和资本市场资金流、FDI的资金流向高度正相关,而全球资金流向和经济周期、全球化进程、地缘政治等长期因素所决定,持续时间比较长。证券市场的资金流向代表了跨境资金的流向。

DMEM指标在周期长度和拐点判断上很强,但在细节的过程上,无法做到严丝合缝。DMEM指标可以确定宏观周期的拐点,但不能决定中期的路径,不能直接用于交易。

决定美元周期不是GDP,也不是利差,而是跨境资本流动;跨境资本流动可以用股票指数描述


《趋势,是交易员的信仰(下)》

这篇文章摘录几段鸡汤。

  1. 观点是观点,交易是交易。交易要保持多空中性,观点则天然偏颇。
  2. 交易中坚持某种观点,是为证实性偏执,此乃大忌。
  3. 交易后拍大腿,当初就是这个观点,逻辑多么地清楚流畅,为啥我就没赚到这波还亏了个底掉?解释历史太容易,预测未来无法说。

如何才能做好顺势交易?

  1. 多头排列不做空,空头排列不做多。
  2. 亏钱不加仓,加仓不亏钱。
  3. 判断多头排列和空头排列,我推荐顾比均线,50/100/200天均线组也可以配套使用。
  4. 亏钱不加仓,是不要在浮亏状态下加仓,试图摊薄成本。这种加仓不是交易能力,是心存侥幸,更是未来失败的绞索。
  5. 加仓不亏钱,是只能用浮盈加仓,用市场的钱给自己赚钱,把本金保护好。
  6. 巴菲特曾经曰:第一,永远不要亏损;第二,永远做到第一条。

《应变,是交易员的功夫》

这篇文章摘录几段鸡汤。

  1. 交易员不怕变化,只怕死水一潭。交易员,不预测变动,只应对变动;无需预测趋势、预测拐点,只需跟随趋势、警惕拐点。
  2. 市场存在趋势且趋势会持续,是交易的最大公理。顺势交易,长期可以获得超过50%的胜率和大于1的赔率。这是交易员生存的不二法门。
  3. 趋势的方向、持续时间、拐点,各种变化都可以通过交易技术来应对。
  4. 应变,是交易这门手艺活儿的看家本领,需要天天练习。长此以往,方能处变不惊,见变心喜。应变,是交易员下场实战的功夫;如何应变,则可看成不同的流派。
  5. 外汇交易过程至少包含几个基本步骤:趋势筛查 → 确定标的 → 轻仓试错 → 趋势强化 → 加仓跟随 → 趋势评估并调整仓位 → 止盈离场
  6. 构建这样一个体系,需要综合使用技术分析作为判定基础、量化分析作为动态监测、全球宏观作为验证信号。
  7. 使用宏观因素评估交易时,目的不是预测,也不是面面俱到。最关注的是可能扭转当前趋势的拐点因素是什么?它有没有出现?

《避险逐险,左右为难?》

这篇文章摘录一些作者分享的方法。

  1. 多年来,始终使用如下经验法则来判断长期趋势:
    • ①200天均线的斜率代表趋势方向;
    • ②价格是否突破200天均线并不是转势信号;
    • ③价格突破情形下,水平线提供的支撑/阻力强于趋势线和均线。
  2. 对应到交易策略层面,则转化为两条:
    • 价格突破200天均线时,不要急于追涨杀跌;
    • 重要水平线是否被突破,才是观察趋势转折、改变策略的更关键指标。
  3. 技术分析没有圣杯,所有规则都有例外。技术面的猜测结果,当下无法证实或证伪;只有在特定规则的基础上设好止损,才能拟定策略、保护策略的运行。
    • tips:对任何金融意见领袖保持祛魅,任何的观点都是廉价的,意义不大,只会增加扛单的理由和偏执的程度,却不能增加看对的概率。
  4. 若论基本面分析的功力,还得看主流投行。各大投行基本面分析得透彻到位,但运气总不太好,2016年以来主流预测似乎就没对过。甚至于主流投行对2019的展望再一次成为反向指标。
  5. 不必过于纠结观点,跟着自己的框架和节奏做。
    • 作者分享了自己使用的美元周期分析框架,属于资本流动模型。采用发达国家股票与发展中国家股票之间的差(MSCI DM-MSCI EM)作为全球资金流动方向的信号;
    • DM-EM股指差值收敛,意味着资金从发达国家DM流向发展中国家EM,美元步入贬值周期;
    • DM-EM差值扩大,意味着资金回流,美元处于升值周期。
    • 当全球经济增速下行,资金仍滞留在发达国家寻找投资机会。这充分反映了全球经济增速下行时,资金扎堆抱团发达国家优质股票的特征,和买茅台的逻辑类似:避险大环境下的逐险,最终体现为追逐优质资产。
  6. 作为市场的一名参与者,必须保持谦卑。我之于市场,正如一颗小沙粒之于世界上所有沙滩,妄图从一个沙粒上推导出所有沙滩的规模和形状。一想到这里,能不谦卑么?Stay Hamble方能Keep Clam,进退有序。

《二零二零,波澜不惊?》

这篇文章摘录一些作者分享的阅读宏观报告的方法。

每年的市场展望宏观报告到底该怎么读?

  1. 读报告最简便的方法,把看涨的放一边,看跌的放另一边,辩论赛一样PK着读,靠不靠谱一目了然
  2. 略复杂一点,根据自身交易体系,带着基本问题来读报告,譬如:经济和市场分别处于周期的什么阶段?是否存在趋势、大趋势是怎样的?市场共识和基础假设有哪些?最具有性价比的交易是什么?
  3. 若再细致一点,可以按照这个流程拆解报告:
    • 找共识。各家对经济和市场的基本共识,共识是各家专业机构对基本经济变量或主要资产类别的一致预期或相近预期,是行情展开的基本环境,是报告逻辑展开的起点。趋势在一致预期中产生,也在一致预期的过度发展中消亡,关键在于识别周期,判断当下大约在周期的什么位置。
    • 辨周期。关注库存周期、货币政策周期和经济周期,尤其是前者,关乎资本支出,通常是3-3.5年。周期的位置直接影响资产的安全边际
    • 比逻辑。逻辑和证实性偏执的存在,会使得各家预测偏离共识。先找共识,再比观点,逻辑的差异、报告的质量就体现在分析路径中。对于多家报告共同提到的重要逻辑线,最好运用数据重新实证检验一遍,不要被各种假相关骗了
    • 定策略。好的策略与观点和预测无关,首先要顺应周期和趋势,其次是具备良好性价比。好的交易策略是等出来的,不是猜出来的

各家报告的质量层次不齐,作者推荐了两份报告:JP摩根资管的《长期资本市场假设》(Long-Term Capital Market Assumptions)和凯丰投资的《生命在于运动》。

  • 观点和交易之间有云泥之别
  • 持有头寸的时候,很难保持观点中性
  • 思考时不交易,厘清逻辑等待交易时机出现,即可
  • 交易时不思考,按照交易计划严格执行,即可

《美元涨与落,应作如是观》

这篇文章主要摘录了作者分享的跨境资金流动对汇率的定价假设。

归纳、演绎、验证三部曲,是人类主体探索世界客体真相的思维方式。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但不是简单的重复。惊人的相似诱使人们前仆后继的归纳和演绎,不简单的重复使得验证变得困难。

不简单的重复,还是重复吗?通过诠释和注解得到的验证,是市场分析和研究人员的常态。若无法证伪,则无法获得真相。

市场运行背后有真相吗?市场本体是可认知、可预测的么?对此回答不同,就是本体论和现象论的分野,哲学基础不同,所对应的投资交易逻辑与方法论也截然不同。

跨境资金流动假说:

  • 汇率是两种货币的比价,买大于卖、价格上涨,反之下跌,但无人具备上帝视角、掌握全部买卖信息;
  • 形形色色的汇率决定理论,力图寻找买卖的因果、以某项指标来简化衡量/代理买卖力量,譬如利差、经济增速差、国际收支、量宽/赤字规模等;
  • 横向对比,不同货币对,采用的代理指标也不相同,EURUSD常用德美十年国债利差,USDJPY常用美国十债收益率,新兴市场货币则多用国际收支平衡分析;
  • 纵向对比,不同时期,同样指标对比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结论,经济更强、利率更高的国家货币可以强,也可以弱;
  • 各种理论并非普适,且事后常需各种附加条件来自圆其说,称之为假说不算过份,或曰经验判断,或曰相关性分析,或曰概率波(概率分布形态未知、绝非正态分布);
  • 汇率发生的基础是资金跨境流动,汇价涨跌趋势可由跨境流动方向来判定,是为跨境资金流动假说。
  • 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美元并没有具体国境一说,所以使用从发达国家到新兴国家的流入与流出来替代;
  • 发达国家为资金提供者,新兴市场为资金使用者:资金流向新兴国家,美元贬值;资金回流发达国家,美元升值;
  • 资金跨境流动有多种途径,国际收支的各个项目皆在其中;对美元指数而言,需要选取一个指标来代表资金在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的流向。作者选取的是DM-EM股指差。DM-EM和美元同向变动,拐点领先美元指数三到六个季度,周期长度和美元周期相同。
  • 股票投资者更为敏感和快捷,领先于债券、贸易、FDI等资金流,DM/EM的相对变动可以视为资金流向的风向标。他们和美元涨跌的规律:
    • DM和EM同时上涨,美元贬值,符合美元流出假设;
    • DM上涨、EM横盘,美元升值,符合美元回流假设;
    • DM下降、EM下降,美元升值,符合避险推动美元回流假设;
    • 不存在DM下降、EM上涨的情况,符合DM是资金提供者、EM是资金使用者假设。

《市说新语(一):美元涨与落,应作如是观》

这篇文章摘录了作者分享的市场推演方法论。

一个人想要什么,就会相信什么。

金融思维,单个市场主体理解混沌态市场的努力。所谓混沌态,大体是指看似毫无关联的若干因素的变化与交互,会对市场整体运行造成不可测的结果。

市场真相在每个市场参与者的脑器官里形成低维投影,这些投影和情绪、记忆、性格、偏见相混杂,形成了似是而非的逻辑线与因果链。

单个市场参与者据此展开对市场的模拟、推演、乃至预测。其中的不靠谱程度,罄竹难书

纵观物理的发展,基本依托于归纳-演绎-验证三段论。金融逻辑的推演,可以借鉴。

  • 归纳:从金融大历史中归纳基础规律。
  • 演绎:基于基础规律进行推理展开。
  • 验证:建模、以数据来验证、以现实来证伪、优化。

归纳: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形成的外汇市场,四十多年历史,可以归纳出三条基本规律。

  • 内生价值属性。汇率是各国实际国力(或生产率)相对增速的反映。相对国力长期看索洛模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适配),中期看实际GDP相对增速,短期看经济数据和指标。
  • 相对成本属性。汇率是各国广义利差(相对资金成本)的反映。利率是资产价格的锚,央行基于经济表现调整金融市场流动性的规模和价格,各国资金的广义利差影响资金势能和跨国流动,进而影响汇率。
  • 跨境流动属性。清洁浮动体制下,汇率是资金跨境流动的结果;非均衡非市场的汇率则可能导致资金成本收益失衡、诱发热钱流入或流出,受管控的汇率容易成为资金跨境流动的原因。

演绎:将上述三条历史规律融于现实,建立认知边界,形成推演体系。演绎的方法论:

  • 一元:概率思维。投资是贝叶斯过程 + 连续概率游戏
  • 二极: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影响,围绕价值波动。
  • 三观:依“点、线、面”观市,信息点改变逻辑线走向,逻辑线在周期面上展开
  • 四象:两极分四象,四个象限(开多、开空、平多、平空)中制定应对策略、轮动操作。
  • 五步:仪表盘、热力图、场景库、策略池、仓位树。

演绎的举例:

EURUSD能够解释美元指数98%的波动,考察美元指数可以简化为EURUSD。演绎的基石是归纳得出的三条历史规律,分别对应三条逻辑线:

  • 经济线(美欧经济基本面对比)
  • 政策线(美欧货币政策边际变动)
  • 情绪线(风险情绪Risk On or Risk Off)

立足当下,沿着逻辑线考察过去三个月影响最大的信息点(变量),推演未来三个月的条件概率分布

逻辑线的推演,简化为一个判断:美国经济复苏和美联储Taper的相对确定性,或者说美国十债收益率的上行,制约了美元的下行空间。

建模:以USDCNY为例,先搜集数据:

  • 领先指标,编制出口领先指数、寻找未来供求变化的基线;
  • 同步指标,收集整理国际收支之货物、服务、金融项下的各类数据,结售汇交易数据,也包括分红购汇、中美贸易谈判履约等;
  • 预期指标,出口商结汇率、外汇存款数据变动,可以视为出口商未来结汇供给的预期,羊群效应主要存在于出口商群体,出口商预期对短期汇率波动有重大影响

基于以上的演绎和模型,在影响逻辑线假设的重大信息点未出现的前提下,形成推演和判断

再分析有哪几条潜在的信息点会改变推演?信息点总会出现并影响逻辑线,但逻辑线和周期面观察的视角不变

建模是如此的简单粗暴,因此肯定无法解释也从来不试图解释所有的价格变动。模型的优化,也从来不会以价格波动的不可解释或不能解释为前提。

观察重要,但更重要的永远是应变


《人民币汇率的道与术》

这篇文章摘录了作者分享的更细化的外汇投研框架,非常细致,还举了很详细的例子。

一、投资的道:人民币汇率是相,中国经济是体

做投资时间越长,就越重视认知。投资认知远比理论、技术、模型更有效地改变投资效果。

这种区别和传统的资产组合理论类似,起决定作用的是资产配置,占90%,策略、交易技术、交易模型、交易工具等至多占10%的贡献。

投资是认知模式;投资是连续概率;投资是贝叶斯过程。投资过程不是一次性的,是连续概率游戏。投资是生存者游戏,在建立连续概率模型的过程中,每做一个投资决策都是贝叶斯更新的过程

汇率在不同时间维度下的判断:

  • 五十年跨度,汇率取决于国力变迁:生产力决定国力、索洛模型、国运
  • 十年跨度,汇率取决于跨境资本流动:经济周期、技术周期
  • 一年跨度,汇率取决于价值中枢:经济增长、货币政策、风险情绪
  • 一个季度,汇率取决于边际和供需:信息点对逻辑线的编辑冲击、供需的边际变动、技术分析

对人民币汇率的认知,可以落在一句话上,你认不认为中国在10年后会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未来10年是不是中美主导的G2格局?如果是,很简单,那人民币不是风险货币,更不是新兴市场货币,而是好的贸易结算货币,也会成为比较出色的储备货币,甚至安全资产货币。

回顾人类文明及现代化进程,一个文明要向前发展有三项核心驱动,是决定经济体发展的根源:

  1. 技术革命,技术改变客观世界。
  2. 社会的组织形式,整个社会是以什么组织起来的,社会形态和社会治理模式,这是对人类社会的改造。
  3. 精神世界,整个社会是不是共享着一个价值观非常重要,这是人类对精神世界的改造。

人民币的信用基础是中国的经济能力,而中国经济能力体现最大的是中国制造。从道的角度讲,分析人民币的关键在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能和相对优势

二、投资的术:方法论和框架

归纳、演绎、验证的起点是归纳。基于历史规则,通过归纳法,解决汇率是什么的认知问题。

作者根据多年的交易经验和文献查阅归纳总结出来汇率有三重属性:内生属性、相对成本和风险溢价

  • 内生属性:即上述讲的人民币是相,中国经济是体。货币的长期变动与GDP的相对增速有关
  • 相对成本:货币政策和广义利差是一项非常传统的分析,量化宽松实施以来,广义利差转变为央行资产负债表相对扩张速度
  • 风险溢价:汇率在本质上体现了资金跨境流动的结果,全球宏观经济轮动的结果

全球宏观经济的变化使得资金在不同国家之内进出,美元的潮涨潮落就是美元汇率的涨跌,美元流出就是美元贬值的方向,美元流入就是美元升值的方向。这种流入流出可以用债券、贸易、股票去捕捉,通过建模的方式去监控。

这三条属性,在不同时期不同场景发挥了作用,但是怎么进行演绎、形成交易决策,这需要建模。

模型的构造不需要完美,只要大体准确、能够经得起实践经验即可;在模型因子发生共振、给出清晰明确信号的时候,大胆果断使用模型结果建仓

建模分五个步骤:

  1. 贝叶斯更新:所有决策都是贝叶斯的过程。贝叶斯的前提是要建立一个先验概率分布,在投资中,这个先验分布是相对主观的。贝叶斯更新中,不同人做决策最大的差别在于信息的输入。哪些信息应该输入,如何输入,占什么权重,是决策质量差别之所在
  2. 价格价值原理: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影响围绕价值波动。搭模型的时候非常强调第一性原理,不会去找一些很精妙的、复杂的、只有我们才知道的“绝招”,而应该使用市场广为人知,大家能够取得共识的东西。常识是形成趋势的基础
  3. 依点、线、面整理信息:解决信息怎么整理、怎么输入的问题,所有的信息按照点、线、面归类。信息点会改变逻辑线,逻辑线在周期面上运行,这是做贝叶斯更新的核心方法论。在汇率模型中,三个属性对应的是三条逻辑线
  4. 价值和供求两极形成四个象限:价值中枢 + 边际供求,一横一纵两个轴,形成1开多、2平多、3开空、4平空四个策略象限。四象是一个轮动过程,其策略可以适用于任何资产类别
  5. 建模形成量化策略:仪表盘、热力图、场景库、策略池、仓位树,这五步是建模形成策略的具体过程。前三步对应点、线、面,属于贝叶斯更新过程,后两步形成策略。首先结合点、线、面,判断需要监测哪些数据,再对比这些数据在历史上是怎么表现的,用热力图来反映,不同指标热力图形成特定形态的场景库。前三步的贝叶斯更新之后,再到策略池里进行配置,配置是个动态的建仓、调仓过程。

《【纳兰随笔】(七)交易之易,曰简易》

这篇文章摘录一些作者的分享。

  1. kiss原则、奥卡姆剃刀原理、做减法。
  2. 交易过程,离不开三个基本要素:
    • 观点,无非是提出了假设
    • 交易,是将观点拿到市场中去验证,即假设检验
    • 交易策略,是寻找合适的产品来最有效率地在市场中表达观点
  3. 观点的推理过程,无论从基本面还是技术面出发,从论据到论点的分析过程都是个人逻辑的体现,而市场运行结果则是市场逻辑的体现,个人逻辑替代不了市场逻辑,因此不管分析多么缜密,都无法跨越个人逻辑和市场逻辑之间的鸿沟
  4. 从个人逻辑到市场逻辑,只能是一种相关性,而非因果。
    • 因果是指特定信息输入必然获得特定输出信息,科学实验所使用的便是因果逻辑。
    • 相关只是特定信息输入可能导致特定输出信息,社会科学,尤其是经济学、金融学遵循的多是相关性。
    • 相关性分析中,输入信息因素越多,结果越不稳定,而且回测也越发的困难。
  5. 简单,反而有效。
  6. 抛开所谓的基本面分析和技术面分析,交易观点的形成要实现个人逻辑到市场逻辑的跨越,以个人逻辑揣测市场逻辑的过程很像盲人摸象,因为大家在摸的过程中,谁也没见过市场逻辑的真相。
  7. 所谓市场运行逻辑,大多是在回顾市场运行之后的一种回顾和总结。而且,每次能否摸到市场逻辑,在概率上是独立的。这次成功的经验,可能就埋下了下次失败的隐患。
  8. 绕来绕去,观点也好,逻辑也好,只是交易环节中很小的一环。即便我们努力改善,在有效市场,赌对市场方向的胜率也难以大幅改善。
  9. 交易的成功,不在胜率,而在看对时盈利要超过看错时亏损
  10. 看对时,能让盈利奔跑,才算做对;看错时,能及时截断止损,也算做对
  11. 最后回到观点的形成上来,观点是一种对市场运行本质的假设,怎么处理这样的假设,奥卡姆的剃刀原理最适合:当两种说法都能解释相同的事实时,应该相信假设少的那个
  12. 把基本面和技术面的分析做简单了,把预测(纠结)的时间省下来,才有更多的时间来考虑如何应对市场的变化

《【纳兰随笔】(八)交易之易,在变易(上)》

交易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观察或者说描绘;自信和自知;性格和纪律;概率思维;知行合一;保持耐心和良好的心态;止损和仓位的关系;严格执行计划;认识自己;战胜心魔;一致性和执行力;放空自己,倾听市场;试错并不断修正。等等

  1. 大家并不强调看对市场方向的重要性,也没有特别侧重提高交易的胜算。
    • 看对市场,显然不是最困扰交易者的问题。市场的运行是个概率分布,看对看错本身就是个概率问题,对错五五开,大幅提高胜算是个伪命题,交易者们至少在一点上达成共识——交易没有金手指也没有圣杯。与其花费大量时间解决看对的问题,不如花心思解决好做对的问题
    •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交易时间长了,谁还没有个摸到大顶、抄到大底的经历。对抄底摸顶仍有热情的交易者,交易事业还在起步阶段
  2. 各种答案实际上围绕者一个核心关系:市场和交易者的关系。
    • 观察或者描绘市场,认清市场、认清自己,保持耐心和心态,知行合一等等,都是为了处理好交易者自身和市场的关系,而且大多数答案的重点落在管理交易者自身,这也是合理的,市场是无法预测和管理的,但自身是可以管理的
    • 大家不约而同达成了另外一项共识——看对不重要,做对才重要
  3. 如何才能做对?
  4. 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在交易过程中也要讲效率和产能。
  5. 资源投入的方向至关重要,否则事倍功半都算幸运的,缘木求鱼可就亏大发了。在交易中,资源应该投入在哪个方向?是向外还是向内?
    • 向外是管理市场,提高看对的概率;
    • 向内是管理自身,减少做错的概率。
  6. 市场在变。各种信息、逻辑、相关性都在变,没有因果律,只有相关性在起作用,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都是相关性分析的不同表达。一方面,市场是按照概率进行分布的,但我们无法提前获知是哪一种概率分布形态,只有当时间运行到下一刻,概率波才会塌陷到具体的某一点上。另一方面,市场又是反概率分布的,趋势的存在本身就是反概率的,但市场的确是按照趋势运行的,黑天鹅这种在数学上的极小概率事件,却又屡见不鲜。
  7. 交易者在变。潜意识和无意识打着理性的幌子,做出各种决策,再为不理性的决策找到各种理性的解释。心态沉浮不定,随着市场涨跌在变,随着头寸多空在变,随着帐户盈亏在变,随着周边事务在变。有无迹的变,有无羁的变,更有无稽的变。在整个交易过程中,时间是连续分布的,形成观点建立头寸只是一念,交易过程中还有万念,而且心态会随着交易头寸与盈亏呈现剧烈的跳变,交易结束才会暂歇。看对只是一念,做对可需要万念。心态能否独立于头寸和盈亏,保持一致性,对很多交易者来说是绝大的问题
  8. 市场千变,看对看错只是概率问题。提高看对的概率,费心费力,事倍功半。交易者只需直面这个概率问题带来的风险,在多空中保持弹性与灵活。不执着和有观点两者都重要,如果二选一,我肯定放弃观点。
  9. 心态万变,以万变应千变,就成了无穷变,太难。心态的变化是交易最大的成本。控制成本的方法?以简易对变易。以不变应万变,向内看而不是向外求,才是资源投入的重点。讲具体点儿?下一篇再谈点个人体会。
  10. 即使市场观察地不错,描绘地准确,心态也能保持着稳定和平和,还是会碰到各种噪音、干扰甚或黑天鹅,这是交易难以消除的风险,也是交易的魅力所在

《【纳兰随笔】(十)交易之易,在变易(中下)》

  1. 市场是客观存在,但这个客观存在的主体是人的主观意志。
  2. 交易既不是科学,也不是艺术,它是对不确定性的管理。
  3. 面对由主观主体构成的充满不确定性的客观存在(市场),要成为获利的少数,那么有两条道路可以选择:一条是以相对确定性来化解不确定性,一条是以人性来破解人性。
  4. 人,不能规范市场,但可以规范自己;
  5. 人,不能为市场立法,但可以为自己立法;
  6. 交易中的太多错误,譬如执着于观点,证实性偏执,报复式交易,前一笔交易的进出场点影响到下一笔交易,前一笔的侥幸引发了对侥幸的期待,等等,无他,念念相粘而已。真能做到无念,交易自然干净利落、简洁流畅。
  7. 交易的诸多病症,都是相通的,这些毛病很容易侦知,难在改正。这个改正的过程,只能靠自己,别人帮不上忙。
  8. 交易失败的症结永远都不在观点的准确,也不在方向的判断,而是交易者的头脑

《【纳兰随笔】(十一)交易之易,在变易(下)》

  1.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知行不能合一,才是当下我交易中最深的病。
  2. 观点是垃圾,说对说错无所谓,说对的东西我也不用专门翻出来晒自己的英明神武,说错的东西我也不怕别人翻出来打脸,既然无我,自然没脸,让打脸者无脸可打。
  3. 经常被市场打脸,打习惯了就好,止损成自然。止损这东西,止啊止啊止习惯就好了,止习惯了就不会亏钱了
  4. 不在意此前的观点、分析和逻辑,更在意当下头寸的风险,不去幻想赚个大钱,只在意千万别亏掉裤子。善战者无赫赫之功,一年下来,可能没有什么特别赚钱的能拿来吹嘘的交易,但一定没有亏大钱的交易
  5. 看对看错没太大所谓,看空的时候照样做多,而不用再担心人格遭到扭曲。
  6. 交易没有秘密。只要能踏踏实实做到知行合一,随便几条交易格言就够了。例如:顺势、轻仓、止损;例如:及时止损、让盈利奔跑;例如:IF DONE, OCO;例如: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父,会空仓的才是祖师爷。
  7. 德州扑克的打法,和海龟交易法很类似,大多数小亏损和少数大盈利,共同铸就了较低胜率下的交易生存与胜出之道
  8. 开仓时轻仓;若试错了,则轻仓离场;若试对了,则加仓并设好保护,用趋势自身的力量来滋养仓位,用浮盈来提供更大保护、创造更多机会。
  9. “势”在哪里?各有各的判断方法,无论什么方法,最好一以贯之。切来换去的方法,不是好方法。没有定力,就没有智慧。
  10. 回到开头的问题,交易于我,就是一套在顺势形态下的仓位管理办法。
  11. 交易于我,只剩两大律条——①均线多头排列不空,均线空头排列不多,均线无排列不动。②亏钱绝不加仓,加仓绝不亏钱。此二律,共五戒,尽形寿,汝能持否?!

《【纳兰随笔】(十四)龙衔海珠,游鱼不顾》

  1. 交易成功的道路有太多种,但失败的道路就不太多,交易的取死之道就更少了。无非是亏钱加仓、死扛不止损、过度交易几种,最致命的是亏钱不断加仓摊低成本价。
  2. 亏钱绝不加仓,加仓绝不亏钱。亏钱绝不加仓,这个好理解。加仓绝不亏钱,这个容易产生歧义。
  3. 加仓的合理时机应该是头寸出现浮盈、而且市场沿着头寸方向进行了有效突破,加仓之后应该把止损提高到平均成本价上,进行Free BET,加仓的战术意图在于利用头寸浮盈来换取更多真实利润。认清这个目标,并在交易实践中不打折扣的执行。
  4. 其他的,譬如观点、时机、交易定式、交易风格等等,完全因人而异,不必达成一致,也不涉及重大原则问题。唯有上述戒律,是我眼中的底线。守住地板,再尽力去触碰天花板。每个人能飞多高,我不知道,但至少要保证大家别掉进坑里。

  1. 到了交易实战,都化成了一句话:交易,真TM反人性。
  2. 再认真反思一下,哎呀,这些交易行为,我又违反了如下规则:逆势交易,亏钱加仓,过度交易,入市太急,止盈太早,止损太迟,抄底摸顶,高低切……每天上一当,当当不一样。
  3. 知道,做不到。所以,知易行难?交易,反人性。所以,难上加难?